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益生菌與益菌生傻傻分不清?

益生菌是什麼?

「益生菌 (probiotics)」常指有益於腸道健康的「好菌」 並且能夠阻礙致病菌(「壞菌」)在腸道的繁殖生長。 常見的「益生菌」包括某些種類的乳酸菌、酵母菌、比菲德氏菌(雙歧桿菌)…等。 這些益生菌在腸道中可把醣類(包括:乳糖及一些碳水化合物)轉化成有機酸(例如:乳酸);而這種轉化作用會降低腸道內pH值, 保持好壞菌生態的平衡, 也會改變腸道中細菌菌叢的生態, 可以幫助維持良好的消化道機能。

「益菌生」又是什麼?

「益菌生 (prebiotic)」是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生長的「營養素」, 它可以幫助益生菌的繁殖。 常見的益菌生包含一些不易為人體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Advertisiment
如:膳食纖維、寡糖以及少數非含碳特殊維生素、礦物質等物質。 益生菌會利用這些益菌生來產生能量, 同時也產生有機酸, 可以維持腸道酸性環境。

所以「益菌生」可以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 抑制壞菌數量, 幫助維持良好的消化道機能。 母乳當中的益菌生是半乳寡醣(GOS), 但如果寶寶是喝配方奶, 除非有添加半乳寡醣, 否則寶寶是無法獲得半乳寡醣。 天然蔬菜及水果當中的益菌生是果寡醣(FOS)。 研究證實, 孕婦攝取果寡醣可以讓嬰兒出生後腸道的比菲德氏益菌增加69%。

嬰兒配方中若有添加半乳寡醣可讓腸道好菌增加到10億個。 若是寶寶的腸道健康, 營養吸收就會好, 有助於寶寶的學習與成長。

Advertisiment
有些研究指出, 含有半乳寡醣益菌生的配方奶粉, 能讓寶寶的大便較軟, 排便較為順暢。 此外, 多吃各類天然植物性食品, 例如:全穀類、豆類、海藻類、蕈類、根莖類、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等食物, 既可增加纖維攝取, 又可獲得「益菌生」, 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

123

益生菌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縮短食物停留於腸道的時間(transit time)

益生菌可以縮短食物停留於腸道的時間達25%, 特別對於transit time較長的病人或是婦女, 作用更明顯。

促進食物的發酵

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中食物的發酵, 而生成大量的短鏈脂肪酸。 這些脂肪酸不僅可以提供腸道細胞營養, 另外也可以刺激腸道對鹽類及水分的吸收, 並抑制腸道不正常細胞的生長。

障壁作用(barrier effects)

益生菌會與病原菌競爭黏附於腸道上,

Advertisiment
並可以產生抗菌物質, 減少病原菌的作用。 另外, 益生菌亦會促進腸壁細胞分泌黏液及黏蛋白, 降低腸道上皮細胞與病原菌及有害物質接觸的機會。

調節腸道的免疫反應

對於微生物引起之腸道感染, 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之免疫反應;另外也可以減緩食物過敏所產生之免疫反應。

益生菌對嬰幼兒健康的影響

我們已經瞭解益生菌的生理作用後, 想要進一步知道益生菌對嬰幼兒的健康到底有什麼益處呢?到目前為止, 有研究證實的如下:

1.預防使用抗生素後所引起的腹瀉。

2.預防與治療嬰幼兒腹瀉。

3.治療短腸症嬰兒之小腸細菌過度增生。

4.降低齲齒的發生。

5.加速牛奶蛋白過敏的復原並減少異位性溼疹的發生。

Advertisiment

123

在預防嬰兒腹瀉的研究方面, 將含有比菲德氏菌和嗜熱型鏈球菌的嬰兒配方給正常嬰兒餵哺, 與餵哺不含乳酸菌配方一組嬰兒分別做比較, 發現添加益生菌的這一組比較不會有輪狀病毒感染;就算有感染, 其病毒從糞便排出的時間也比較短。

另外有人在給予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時, 同時給予乳酸桿菌L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發現給予乳酸菌可以促進腸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產生, 也就是增強了腸道局部的免疫反應。 在治療嬰兒腹瀉方面, 近來有許多關於應用益生菌治療嬰幼兒腹瀉疾病的研究, 例如急性腹瀉的兒童給予乳酸桿菌LGG, 可以縮短水瀉的天數, 同時也可增加對抗輪狀病毒的抗體。

人類腸道有許多細菌,

Advertisiment
大致可區分為好、壞兩種, 絕大部分時間會互相抗衡, 保持腸道不受到壞菌影響。 當壞菌影響力增強, 腸道就可能發生病變;若好菌的影響力上升, 腸道黏膜會形成一個天然屏障, 加強腸道抵抗刺激物質的能力並減少過敏。 嬰幼兒的過敏症狀, 常常會先出現在皮膚, 當症狀越來越嚴重, 才會逐漸出現在呼吸道。

當嬰幼兒的身體接觸到某些刺激物質會引起過敏, 常會表現在皮膚上, 出現異位性皮膚炎或濕疹。 因此嬰幼兒可藉由益生菌保護腸道, 減少異位性溼疹的發生;但呼吸道過敏嚴重的青少年或成人, 因身體傷害已經造成, 無法依賴益生菌改變過敏體質, 所以益生菌對於避免鼻塞或氣喘的效用不大。

常常有家長詢問寶寶需要特別補充益生菌嗎?

胎兒在出生前腸道內並沒有菌叢,但在出生的過程中,母親的産道及周圍的菌叢就會傳遞給嬰兒;加上母乳的餵食,寶寶通常可以在一歲前建立腸道菌叢的生態。乳酸菌和比菲德氏菌都屬於腸道益生菌,新生兒可以從母乳中獲得;此外,母乳中也含有許多的「益菌生」,可促進腸道中「益生菌」的生長,抑制壞菌數量,因此,哺餵母乳能夠獲得許多的益生菌並促進幼兒腸道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益生菌常隨著糞便的排泄而流失,因此就像存款一樣,消耗用掉後就必須再補充進來,以維持足夠的益菌數量在腸道中。一般而言,益生菌在腸道中的數量須至少維持十億個,才有保健的作用,因此購買益生菌的產品時,必須注意內含益生菌的總量,以免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雖然益生菌在正常健康的人身上或許會有益處,有助減緩兒童的腹瀉,但是益生菌也是細菌,對於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的患者、極度虛弱的早產兒在使用益生菌時要特別留意感染的風險,因為益生菌也可能會留在血液中,進而引起敗血症、心內膜炎等疾病。

因此,孩童若有疾病必須經由醫師診斷,循正規的治療,並在需要時配合使用益生菌才會有幫忙,而非只依賴益生菌就會有效。如何真正不花冤枉錢而能正確利用益生菌來促進嬰幼兒的健康,則有賴於家長正確的認知,並充分和醫師溝通配合。

123

胎兒在出生前腸道內並沒有菌叢,但在出生的過程中,母親的産道及周圍的菌叢就會傳遞給嬰兒;加上母乳的餵食,寶寶通常可以在一歲前建立腸道菌叢的生態。乳酸菌和比菲德氏菌都屬於腸道益生菌,新生兒可以從母乳中獲得;此外,母乳中也含有許多的「益菌生」,可促進腸道中「益生菌」的生長,抑制壞菌數量,因此,哺餵母乳能夠獲得許多的益生菌並促進幼兒腸道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益生菌常隨著糞便的排泄而流失,因此就像存款一樣,消耗用掉後就必須再補充進來,以維持足夠的益菌數量在腸道中。一般而言,益生菌在腸道中的數量須至少維持十億個,才有保健的作用,因此購買益生菌的產品時,必須注意內含益生菌的總量,以免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雖然益生菌在正常健康的人身上或許會有益處,有助減緩兒童的腹瀉,但是益生菌也是細菌,對於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的患者、極度虛弱的早產兒在使用益生菌時要特別留意感染的風險,因為益生菌也可能會留在血液中,進而引起敗血症、心內膜炎等疾病。

因此,孩童若有疾病必須經由醫師診斷,循正規的治療,並在需要時配合使用益生菌才會有幫忙,而非只依賴益生菌就會有效。如何真正不花冤枉錢而能正確利用益生菌來促進嬰幼兒的健康,則有賴於家長正確的認知,並充分和醫師溝通配合。

123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