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盜汗和自汗的食療小秘方

自汗的食療

體質素虛, 或病後體弱, 稍動即出汗, 稱為自汗。

1.黃芪粥。 每次取生黃芪30~60克, 濃煎取汁, 加入粳米100克, 紅糖少量同煮。 待粥將成時, 調入陳皮末少許(約1克), 稍沸即可。 供早晚溫熱服食。

2.金針菜100克, 切碎, 加水和紅糖煮熟, 吃菜喝湯。 連用10~20天。

3.紅棗10枚, 桂圓肉50克。 共煮熟服。 常用。

4.蜆肉100克, 花生仁50克。 共煮熟服。 常用。

5.豆腐皮1張以水泡發, 切絲, 以素油煸炒, 調以蔥鹽。 頓食。 有止汗功效。

6.雄鴨1只, 去毛及內臟, 洗淨, 放砂鍋或鋁鍋內, 加冬蟲夏草5~10枚, 食鹽、薑蔥調料少許, 加水以小火煨燉, 熱爛即可食。

7.鳳凰衣(即雞蛋殼內之白薄皮)7張,

Advertisiment
荔枝肉7枚, 紅棗10枚。 共煮汁服。 常用。

8.麥麩2兩, 豬蹄爪, 副。 共煮熟, 吃肉喝湯。 常用。

盜汗的食療

睡著時不自覺地出汗叫盜汗, 一般多由於體虛、病後體弱、陰虛內熱所致, 常見於結核病。 往往伴有午後低熱, 面頰潮紅等症狀。

1.枸杞粥。 鮮枸杞葉半斤, 洗淨、切碎, 與淘淨的大米適量, 煮粥後調加豆鼓汁、蔥、五香調料等少許。 經常食用。 治虛勞低熱, 體虛盜汗等症。

2.飴糖雞。 母雞一隻去毛及內臟, 洗淨, 腹腔內加入生地30克, 蔥、薑調料和少量食鹽, 再灌入飴糖100克, 把切口縫合, 朝上放在鋁鍋內, 加水以小火煨燉, 熟爛即可。 有補虛、養陰功效。 適宜於久病體弱、消瘦、低熱、盜汗病人。

3.癟桃幹(在樹上經霜不凋的毛桃)5~7枚, 煮汁服。

4.豬鼻唇一具, 煎湯, 調胡椒末5分, 睡前服。

Advertisiment

5.浮小麥和糯稻根各30克, 煮汁服。 1天1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