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點新生兒黃疸的7種西醫治療法

嬰兒出生後就應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 及時瞭解黃疸的出現時間及消退時間, 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 那麼, 新生兒黃疸有哪些治療方法呢?下面一起看看7種西醫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將新生兒臥於光療箱中, 雙眼用黑色眼罩保護, 以免損傷視網膜, 會陰、肛門部用尿布遮蓋, 其餘均裸☆禁☆露。 用單面光或雙面光照射, 持續24--48小時(一般不超過4天), 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適用於任何間接膽紅素血症, 膽紅素>205μmol/L, 使用波長420~460mm的藍光(冷光源),
Advertisiment
可持續或間接照射24~48小時。 光照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已有40餘年歷史, 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準, 使用方便, 不良反應小, 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 至今仍為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標準”療法。 為使光療發揮最大的療效, 臨床使用中比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 目前新的光療提議採用氮化鎵發光二極體, 它是一鐘高能耐用的光源, 可發出高強度窄光譜的藍綠光, 而藍綠光的光譜範圍與膽紅素的吸收光譜範圍交迭。 此光源降解膽紅素的作用比傳統的藍光冷光源效果好, 光療後膽紅素反彈幅度很小。
2、白蛋白治療法
輸注血漿或白蛋白可使血清中游離的未結合膽紅素附著於白蛋白, 從而減少未結合膽紅素與腦細胞結合的機會,
Advertisiment
降低核黃疸的發生率。 在換血1~2小時前, 先注入白蛋白lg/kg/次, 連用2~4次, 或用血漿25ml, 每日1~2次, 可換出較多的膽紅素。
3、換血療法
換血能有效地降低膽紅素, 換出已致敏的紅細胞和減輕貧血。 但換血需要一定的條件, 亦可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故應嚴格掌握指征。
4、酶誘導劑治療法
常用苯巴比妥誘導肝細胞的微粒體提高活力, 轉化未結合膽紅素為結合膽紅素, 劑量為4~8mg/kg/日, 連服4日或更久, 但其作用較緩, 3~7日才顯療效。 可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100mg/kg/日以提高苯巴比妥的療效。 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 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5、阻止腸內膽紅素的再吸收
提前餵奶, 及時建立腸道菌群, 分解腸內膽紅素為尿膽原,
Advertisiment
儘快排出胎糞, 可以減少腸內膽紅素, 防止其再吸收, 從而減輕黃疸的程度。 有人給活性炭0.75g, 每4小時1次以減少腸壁再吸收未結合膽紅素(腸肝迴圈), 與光療聯合應用效果較好。
6、腎上腺皮質激素
其主要作用是活躍肝細胞酶系統, 加強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結合的能力。 一般口服強的松每日1~2mg/kg。 對較重黃疸病例可靜點氫化可的松5~10mg/kg, 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4mg/kg, 待黃疸消退時減量, 以至停藥。 由於皮質激素常有不良副作用, 一般不作常規處理。 在普遍應用光療以後, 更不需激素療法。
7、錫中卟啉治療法
應用錫中卟啉治療, 其代號為(SnMP)。 它是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用於臨床惟一的血紅素類似物。 血紅素加氧酶(HO)是血紅素代謝產生膽紅素的限速酶,
Advertisiment
抑制血紅素加氧酶(H0)活性可減少膽紅素的生成, 因此在新生兒肝臟對膽紅素處理功能尚未成熟時, 使用該藥更具有合理性, 錫中卟啉不進入腦組織, 安全劑量範圍很寬, 在體內不被降解, 也不影響肝臟中未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的結合及排泄, 被SnMP阻斷未能降解的血紅素不會在組織內蓄積, 而是被肝臟以原形排入膽道系統經腸道排泄。
用法:一次小劑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維持7~10天左右, 而該段時間恰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發生率最高峰期, 所以可在該時期應用注射SnMP以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 對應用SnMP治療後達5年的新生兒, 隨防未發現嚴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應。
新生兒黃疸相關閱讀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與護理:你瞭解新生兒黃疸嗎?你知道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種類嗎?新生兒黃疸該怎麼治療?媽媽又該如何護理新生兒黃疸呢?新生兒黃疸專題為你一一揭開,
Advertisiment
告訴你新生兒黃疸的那些事兒...[詳情] 母乳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 -]-04 -]-05 -]-06
(責任編輯:Jenny)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