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一張白紙, 紙上繪出什麼樣的圖案、填上什麼樣的色彩, 都與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人和事物有著莫大的關係。 照顧孩子的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不僅要注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身體健康, 更要兼顧孩子心智的健全。 對於選擇隔代教育的家庭, 爸爸媽媽不要因為有父母照顧寶寶, 就對孩子的事不聞不問, 而應該充當隔代教育的橋樑, 確保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身心皆健康。
爺爺奶奶帶孩子
網友分享的這個育兒故事, 就發生在她的身邊。 她目睹了小外甥在外婆家成長的三年, 於是毅然決定在自己生了寶寶後做一個全職媽媽--專注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Advertisiment
網友暮鼓晨鐘:三年, 葬送孩子一生
迄今為止, 在國際上已經得到論證的結論是:小孩在三歲之前, 是最重要的性情梳理期。 也就是說, 到了三歲, 一個人一生什麼性格已經被決定。 所以, 現在很多媽媽都知道, 小孩兒在三歲之前不需要刻意學什麼超出年齡段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而是應該梳理好孩子的心性和品德。 以下是我婆婆照看小外甥三年的一個反面例子, 也是我決定做全職媽媽親自照顧孩子三年的原因。
由姥姥照顧的小外甥
寶寶的媽媽是個比較懶惰的人, 只要有人伸手料理孩子的事情, 她是可以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覺, 一切都不管的。
Advertisiment
寶寶三個月的時候, 他爸爸媽媽把房子賣了, 而姥姥家是平房, 他爸爸不同意讓孩子住怕生活上不衛生也不方便。 於是姥姥為了把寶寶留在身邊, 就每個月換一家兒地住在三個姨姥姥家。 有經驗的媽媽當然都知道, 經常更換陌生的生活環境, 對小孩兒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於是, 寶寶身邊的大人魚龍混雜。 有知識有文化的基本上沒有。 並且和父母長期分開了。 西爾斯醫生曾經說過,
Advertisiment
小外甥和婆婆一起生活
“打地!讓你磕我!”
一次, 寶寶不小心摔到了, 小小的娃娃不是哭, 而是隨手拿起玩具, 狠狠地摔在地上。 然後自言自語:“打地!讓你磕我!”我很驚訝。 後來發現, 無論他被任何東西磕碰到了, 都會還擊, 原來是姥姥這樣教的。 他一哭, 姥姥通常就說:“不哭了寶寶, 門磕我們寶寶了, 姥姥給你打它。 ”我曾經和婆婆說過不要這樣對孩子說,
Advertisiment
尷尬, 婆婆把內衣給寶寶玩
還記得, 寶寶她姥姥把自己的胸罩綁在寶寶的頭上, 讓他裝飛行員;寶寶已經懂事兒了, 姥姥給他穿大人的胸罩, 寶寶說:“我不穿我不穿, 我是男孩兒, 這是姥姥兜咪咪用的。 ”;還有, 是我才發現的, 寶寶從很小一直到現在, 每天睡覺都要摸姥姥的胸部。 這三件事兒, 讓我著實覺得有些變態。 我覺得, 將來孩子會長大, 當他成為一個男人的時候, 回想起這些, 這中記憶對他將是一種怎樣的侮辱,
Advertisiment
姥姥沒事兒就給寶寶吃藥丸
寶寶愛吃藥, 因為姥姥總會有事兒沒事兒地給他吃些丸藥, 說是吃了不得病。 可是, 恰恰相反, 寶寶從去年到現在, 已經因為各種病毒造成的發燒住院, 驚厥等現象, 花掉了十幾萬。 後來在兒童醫院化驗得知, 寶寶的免疫力化驗數值基本上比零強點兒。 於是全家老小齊上陣, 天天陪床。
小外甥很自私
四歲的自私寶寶
寶寶已經快四歲了, 仍然沒有上幼稚園。 起初的原因是姥姥捨不得撒手。 後來是免疫力低不敢讓上。 這個孩子從小沒有好朋友。 家長不讓接觸, 於是寶寶的玩具和吃的, 是除了姥姥以外誰都不可以碰的。 有一次,我愛人看了看他的小汽車玩具,寶寶拿起旁邊的小凳子就往舅舅頭上砸去。當然,我老公嚴肅的看著他,搶過了凳子。於是寶寶急了,跑到廚房,說:“奶奶,奶奶!(姥姥讓寶寶管自己叫奶奶),我打不過我舅舅,讓我爺爺拿菜刀剁了我舅舅!”然後哇哇地哭了起來。描述到這裡,我不用了多說了。
被追著餵飯的寶寶
寶寶現在一點兒規矩沒有。吃飯,大人端著碗屁股後頭滿屋追。他躺在地上,姥姥就躺在地上喂他粥。總說是孩子不會自己吃,可是我發現,寶寶很喜歡自己拿著勺子吃點什麼,只是他剛一開始,姥姥就會跑過來說:“來,奶奶喂你。”依我看來,不是孩子不學,而是老人不敢面對孩子什麼都會了以後的現實。她怕孩子不再需要她。這是多麼自私的想法啊。
現在快四歲的寶寶,性格基本上定了。“不敢承擔;說話做事兩面三刀;極其自私;性格暴躁;愛打人……當然,還肥胖,但身體虛弱。
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現在,大多數年輕父母都肩負著生活的壓力和工作的壓力,要照顧年幼的寶寶就顯得有些吃力。這時候如果有寶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分擔一些,爸媽總算也能鬆口氣。作為祖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他們也願意花時間與孩子相處。許多由祖輩帶大的孩子,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強于其它孩子。
祖孫三代的溝通很重要
雖然能分擔寶爸寶媽的壓力,雖然能給寶寶更多的照顧,但是隔代教育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老人照顧孩子,總是倍加呵護,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因為心疼孩子,事事替孩子代勞,還常常會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寵愛過度就成了溺愛,給寶寶的成長造成影響:
1. 寶寶過於“自我中心”,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2. 包辦和過度保護,阻礙了寶寶的獨立能力的發展。
3. 事事小心周到,容易阻礙了幼兒的獨立能力的發展。
4.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容易影響孩子,讓寶寶視野狹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面對隔代教育 爸媽能做什麼?
如果爸媽真的沒有精力全心全意照顧寶寶,託付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確實是最好的方法,但是這並不代表爸媽可以“一托了之”,隔代教育中需要爸媽的參與才不會出現斷層。
寶爸寶媽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做一件事--溝通,而這個溝通的物件是兩方面的,一面是孩子的祖輩,另一面就是寶寶。爸爸媽媽對祖輩的育兒方式和教育觀念要進行關注,如果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地方,儘量耐心平和地與他們達成共識。對於寶寶,爸爸媽媽則要抽出時間來多跟他相處,例如晚飯後的親子遊戲、週末的戶外活動和睡覺的故事等等。
有一次,我愛人看了看他的小汽車玩具,寶寶拿起旁邊的小凳子就往舅舅頭上砸去。當然,我老公嚴肅的看著他,搶過了凳子。於是寶寶急了,跑到廚房,說:“奶奶,奶奶!(姥姥讓寶寶管自己叫奶奶),我打不過我舅舅,讓我爺爺拿菜刀剁了我舅舅!”然後哇哇地哭了起來。描述到這裡,我不用了多說了。
被追著餵飯的寶寶
寶寶現在一點兒規矩沒有。吃飯,大人端著碗屁股後頭滿屋追。他躺在地上,姥姥就躺在地上喂他粥。總說是孩子不會自己吃,可是我發現,寶寶很喜歡自己拿著勺子吃點什麼,只是他剛一開始,姥姥就會跑過來說:“來,奶奶喂你。”依我看來,不是孩子不學,而是老人不敢面對孩子什麼都會了以後的現實。她怕孩子不再需要她。這是多麼自私的想法啊。
現在快四歲的寶寶,性格基本上定了。“不敢承擔;說話做事兩面三刀;極其自私;性格暴躁;愛打人……當然,還肥胖,但身體虛弱。
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現在,大多數年輕父母都肩負著生活的壓力和工作的壓力,要照顧年幼的寶寶就顯得有些吃力。這時候如果有寶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分擔一些,爸媽總算也能鬆口氣。作為祖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他們也願意花時間與孩子相處。許多由祖輩帶大的孩子,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強于其它孩子。
祖孫三代的溝通很重要
雖然能分擔寶爸寶媽的壓力,雖然能給寶寶更多的照顧,但是隔代教育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老人照顧孩子,總是倍加呵護,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因為心疼孩子,事事替孩子代勞,還常常會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寵愛過度就成了溺愛,給寶寶的成長造成影響:
1. 寶寶過於“自我中心”,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2. 包辦和過度保護,阻礙了寶寶的獨立能力的發展。
3. 事事小心周到,容易阻礙了幼兒的獨立能力的發展。
4.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容易影響孩子,讓寶寶視野狹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面對隔代教育 爸媽能做什麼?
如果爸媽真的沒有精力全心全意照顧寶寶,託付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確實是最好的方法,但是這並不代表爸媽可以“一托了之”,隔代教育中需要爸媽的參與才不會出現斷層。
寶爸寶媽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做一件事--溝通,而這個溝通的物件是兩方面的,一面是孩子的祖輩,另一面就是寶寶。爸爸媽媽對祖輩的育兒方式和教育觀念要進行關注,如果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地方,儘量耐心平和地與他們達成共識。對於寶寶,爸爸媽媽則要抽出時間來多跟他相處,例如晚飯後的親子遊戲、週末的戶外活動和睡覺的故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