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乖寶貝忽然愛上了“無理取鬧”,
或者女兒從某一天起開始害怕黑暗,
作為父母,
你到底是需要諮詢醫生,
還是淡淡一笑說:“這麼大的小孩都這樣。
”……
孩子們要麼過分淘氣,
要麼過於安靜,
或者突然變得愛發脾氣。
本來熟悉的孩子忽然變成了一個未知世界,
讓爸爸媽媽緊皺眉頭,
不知道自己的寶貝到底為什麼?想什麼?要什麼?
其實, 就像我們開車去旅行, 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 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 他們也難免要進入因為身體或者心理發育而產生的不同階段。
1. 小小反抗者
“我的女兒3歲。 她從不肯做我讓她做的任何事,
Advertisiment
從孩子第一次對你說“不”開始, 你就要注意了:他可能在你不經意之間已經走入了成長道路上的一個新時期——逆反期。 他們開始發現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所以非常不願意別人再來干涉自己。
孩子這種逆反的心理通常會在3歲左右達到頂點。 這個時候, 他們的語言裡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我”, 或者“我要……”並且事事都想佔據主動權。 尤其是在面對一些可能會改變孩子日常生活的事情上, (比如上幼稚園), 你一定要做好迎接反對和挑戰的心理準備——“期待”你的寶貝用各種各樣的, 有時往往是非常不正確的方式來解決他自己的問題。
你怎麼來幫助他:
Advertisiment
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為你的孩子提供“自己當家作主”的機會。 比如早晨起來穿什麼衣服, 早餐吃蛋糕還是炒飯……當孩子表現合作的時候, 你一定要誇獎他。 同時, 對於怎樣做是對的, 怎樣做不合適, 你一定要劃出清楚的界限。 如果孩子表現得很固執, 你就要幫助他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許他是因為感覺受到強迫或者遭到挫折才變得如此固執己見。 有的時候, 對過分倔強的孩子你也需要給他點小小的懲戒, 批評或者剝奪他的某項權利(比如取消下午的冰淇淋)都是不錯的辦法。
需要警惕的嚴重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一向都很乖很合作, 但突然變得不聽話和好鬥, 那麼一定是他的情緒出了什麼問題。 可能是有什麼事情讓他很不高興:比如家裡出現的某種變化,
Advertisiment
2. 憂鬱少年
“我兒子剛剛上學前班。 他總是有那麼多的憂慮和擔心——擔心作業, 擔心考試, 甚至擔心會地震。 ”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要經歷一個事事擔心的短暫時期。 小一點的時候, 他們擔心會和父母分開, 擔心要去上幼稚園。 再大一些, 他可能會擔心死亡。 到了7歲左右,
Advertisiment
你怎麼來幫助他:
不要對你孩子擔心的事情表示蔑視, 但也絕對不要誇大。 幫助孩子從一種誠實但是能夠帶來安慰的角度來看問題:“是的, 確實有的地方會地震, 但是這種可能非常非常少。 ”同時, 你還可以通過問問題的方式來説明孩子緩解憂慮。 比如你可以問他:“你自己想一想, 如果聽到很大的雷聲, 你會怎麼做來使自己不那麼害怕?”類似的問題可以讓孩子覺得他自己能幫助自己, 從而減輕了擔心。 另外,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很容易擔心的人, 千萬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在孩子面前顯露出來。
Advertisiment
需要警惕的嚴重問題:
孩子的憂慮情緒表現得沒完沒了, 很長時間都不能緩解, 或者是導致了一些身體反應:比如失眠或者噁心。 還有就是擔憂和害怕已經干擾了孩子正常的上學或者是其他一些日常活動。 這些症狀都表明孩子可能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
3. 寶貝永動機
“我5歲的兒子似乎永遠都坐不住——無論是在幼稚園, 在電影院, 甚至是在飯桌旁。 ”
活躍、精力旺盛、幾乎沒有一刻閑得住,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 這是成長發育的必須。 因為孩子們需要探索和瞭解周圍的世界, 也需要學習如何能夠將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運用自如”。 這種活躍的高峰期通常出現在2歲到3歲之間。 而某些孩子則會表現得格外精力過剩。一般來說,隨著孩子神經系統的逐漸成熟,他們漸漸地也就不會那麼煩躁不安了。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還會要好很多。
你怎麼來幫助他:
良好的行為管理是關鍵。你需要為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發洩的出口。比如每天抽時間帶他去操場玩,或者週末來一次短途旅行。同時,儘量避免帶他去人群擁擠嘈雜的地方,以免給孩子更多的刺激。如果要帶孩子去那些需要時間保持安靜的地方(比如電影院和圖書館),要儘量縮短在那裡停留的時間。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尤其是要固定起床和睡覺的時間。最後一條——作為父母,你必須要習慣孩子的這種“活躍”。
需要警惕的嚴重問題:
如果孩子表現得特別不安靜,容易衝動,而且很難集中注意力,那麼你可能就需要諮詢大夫了。因為這些可能預示著孩子有某種內在的疾病。
而某些孩子則會表現得格外精力過剩。一般來說,隨著孩子神經系統的逐漸成熟,他們漸漸地也就不會那麼煩躁不安了。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還會要好很多。你怎麼來幫助他:
良好的行為管理是關鍵。你需要為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發洩的出口。比如每天抽時間帶他去操場玩,或者週末來一次短途旅行。同時,儘量避免帶他去人群擁擠嘈雜的地方,以免給孩子更多的刺激。如果要帶孩子去那些需要時間保持安靜的地方(比如電影院和圖書館),要儘量縮短在那裡停留的時間。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尤其是要固定起床和睡覺的時間。最後一條——作為父母,你必須要習慣孩子的這種“活躍”。
需要警惕的嚴重問題:
如果孩子表現得特別不安靜,容易衝動,而且很難集中注意力,那麼你可能就需要諮詢大夫了。因為這些可能預示著孩子有某種內在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