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面寶寶發燒 別小看5種熱型!

寶寶發燒後爸爸媽媽往往會將其送往醫進行一次身體檢查, 那麼身體檢查到底要查什麼內容呢?寶寶體溫持續不下屬于正常現象嗎?


發熱的寶寶要去醫院檢查炎症

發熱帶孩子到醫院究竟檢查什麼?

發熱是炎症的結果, 可以到醫院檢查引起炎症的原因。 炎症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過敏等多種因素。 千萬不要認為, 咽紅、流涕、咳嗽就一定是細菌感染。

孩子出現發熱等情況一般24小時後, 血常規才能有所反映。 建議發熱24小時後再進行血液檢查。 發熱到醫院, 醫生常建議檢測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 何為C-反應蛋白(CRP)呢?它可在各種急性炎症、損傷等發作後數小時內迅速升高,

Advertisiment
並有成倍增長之勢。 病變好轉後又迅速降至正常, 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被認為是急性炎症時反應最主要、最敏感的指標之一。

如果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至少超過15x109個/L和CRP(C-反應蛋白)超過30, 才可能是細菌感染。 千萬不要把細菌感染擴大化, 造成抗生素的濫用。 是否使用抗生素, 要根據孩子的病史、表現、血規化驗結果, 以及一些輔助檢查, 才能確定用藥。

C-反應蛋白(CRP)與白細胞總數、紅細胞沉降率和多形核(中性)白細胞數量等具有相關性, 尤其與白細胞總數存在正相關。 可説明辨別感染類型, 並用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細菌感染時, CRP水準升高;而病毒感染時,

Advertisiment
CRP不升高或輕度升高。 所以, 醫生可根據CRP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增高(對成人來說超過10x109個/L, 對兒童來說超過15x109個/L)同時多形核(中性)白細胞超過70%以上, 說明是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不高或輕微增高, 同時淋巴細胞增高, 說明是病毒感染。 當然, 還要根據醫生的檢查一起判斷。


久熱不退的原因

孩子為何久熱不退?

聽到一位家長感概道, 孩子發熱已三天, 吃藥效果不好, 結果一輸液體溫就降至正常了, 還是輸液管用。

其實高熱不退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1、退熱藥劑量不夠;

2、體內水分不足;

3、穿蓋衣物較多影響皮膚散熱;

4、引起發熱的病因未解除。

靜脈輸液主要提供了水分, 再好的藥物也不可能輸完液就會立即生效。

Advertisiment

發熱時的對策:

發燒38度以下, 如果寶寶精神好, 只需多喝水, 補充維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 優先使用物理退燒地方法, 例如用冷毛巾外敷, 使用退熱貼。 一般當寶寶在體溫達38.5℃以上時才考慮使用退燒藥, 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 多飲水, 為避免胃腸刺激, 宜在飯後服用。 退熱藥治標不治本, 可能掩蓋病情, 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 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並用, 退熱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增加劑量。 用藥時間不要超過3天。


物理降溫

退熱方法無需驚慌

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 可以不用退熱藥, 最好是多喝開水, 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 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 若是體溫超過38.5℃時, 可以服用退熱藥,

Advertisiment
目前常用的退熱藥有撲熱息痛、小兒泰諾林、美林等, 但是最好在兒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物理降溫

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 脫去過多的衣服或鬆開衣服有利於散熱, 給小兒使用35%—45%的酒精或溫水進行擦浴, 主要是在大血管分佈的地方, 如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大腿根部, 這樣能達到退溫的效果;有條件可用毛巾包裹冰塊(冰棒)之類涼的敷在額頭, 有一定效果。

藥物使用

引起小兒發熱的病因有很多, 在病原菌不明時最好不要濫用消炎藥物, 因為“是藥三分毒”, 若是濫用消炎藥物可引起小兒肝腎功能的損害, 增加病原菌對藥物的耐藥性, 不利於身體康復, 小兒發熱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 根據病情對症下藥, 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多喝開水, 在不肯喝水的情況下可以改喝果汁之類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 趁在住院期間是以稀飯、湯水、麵條為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