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一代詩人普希金如何毀於愛情

普希金的作品家喻戶曉。 他的愛詩歌更像琴弦一樣撥動了人們那根最多情的神經, 像清泉自然而和諧地溶入了人們奔流不息的血液。 可是, 你是否知道, 普希金的愛情詩歌大多數都是在謳歌和緬懷他曾熱戀過的情人;而他年輕的生命和為人類創造美的事業也恰恰毀於他所崇拜的女子之手?

1830年, 而立之年的普希金在莫斯科的一次舞會上遇到了一位絕色少女。 她約莫十六七歲的年紀, 容貌端莊, 賽過出水芙蓉, 她那婀娜輕柔的舞姿更讓人傾倒。 她就是娜塔麗婭·岡察洛娃。 普希金一見到她,

Advertisiment
就不能不拜倒在她的腳下。 在詩人的眼裡, 岡察洛娃是一幅名畫, 是藝術的奇跡。

普希金認識岡察洛娃後, 時常上她家去, 他完全被她的美貌所迷倒, 愛情的烈火不可遏制地燃燒著。 可是, 岡察洛娃對普希金並沒有表現出多少興趣, 而且她的母親也不太喜歡這個風流才子。 在對於宗教和沙皇的看法上, 她們母女倆和普希金也完全不一致。 因此, 普希金覺得與這個家庭來往, 有一種難以言狀的冷淡和拘束之感。

但是, 為了愛情, 普希金也顧不得這些了。 過了些日子, 他終於向岡察洛娃求婚。 結果碰了個軟釘子, 岡察洛娃的母親婉言相拒:孩子還小, 現在還不急於考慮婚事。

一塊通紅的火炭, 投入了冰水之中。

普希金痛苦至極,

Advertisiment
當天就啟程到高加素去, 參加了正在和土耳其作戰的俄國軍隊。 他企圖通過戰爭的劇烈刺激, 來忘卻愛情創傷的痛楚。

半年之後, 普希金回到了故鄉。 他正準備到國外去作一次長途旅行, 但一個出乎意料的消息, 使得普希金改變了主意。

事情是這樣的:普希金的一位朋友在莫斯科的一個舞會上, 偶爾遇上了岡察洛娃母女倆。 他便向她們談起了普希金, 並介紹了普希金的高加索之行。 奇怪的是, 這次岡察洛娃母女對普希金不再那麼淡漠, 而是表示了極大的熱情和關心。

這個消息, 真好比天邊飛來了一隻金翅鳥, 把普希金冷卻的心重新溫熱了, 枯萎了的愛情幼苗立即復蘇了。 他馬上動身趕到莫斯科。 在岡察洛娃家裡,

Advertisiment
他受到了熱情款待。 察岡洛娃含情脈脈地向詩人流露了愛慕之意。 當詩人再次求婚時, 終於得到了滿意的應允。

1831年3月2日, 莫斯科大升天主教堂響起了清脆的鐘聲, 普希金和岡察洛娃在這裡舉行了婚禮.。 詩人的臉上流露著幸福的微笑。 從此, 普希金便開始了新的生活。

他們在莫斯科租了一座很舒適的房子, 普希金覺得自己的婚姻很美滿, 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結婚了, 非常快樂。 希望一生中不要再有什麼變動, 這樣的情況是很新鮮的。 ”

但是, 就在這充滿著幸福的陽光的小家庭裡, 卻隱藏著道不和諧的陰影, 日子一長, 它就漸漸顯露出來。

普希金很愛自己的妻子, 把她看成是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志同道合的伴侶。 他的創作激情如清泉噴湧,

Advertisiment
每寫好一首詩, 就興致勃勃地跑到岡察洛娃面前朗誦, 徵求她的意見。 可是, 岡察洛娃根本沒有文學修養, 不懂詩歌。 她的興趣只在舞會上, 她的心思全部用來琢磨如何用最入時的服裝來打扮自己, 怎樣參與上流社會的交際。 因此, 每當普希金捧著詩稿來到她面前時, 她就厭煩地吼叫著:“天哪, 普希金, 你為什麼總是拿自己的詩來煩我!”

普希金無可奈何, 只好掃興地站在視窗, 把自己的新作朗誦給自己聽了。

然而事情並非到此為止。 由於岡察洛娃美豔動人, 贏得了沙皇和皇后的歡心, 於是就賜給她一種特殊的待遇——可以常常到宮廷中去。 岡察洛娃受寵若驚, 她越發講究打扮起來, 花起錢來揮金如土, 沉重的債務一股腦兒壓在普希金頭上。

Advertisiment
普希金當時在外交部供職, 年薪只有5000盧布左右, 而他的家庭開支每年需2.5萬盧布。 普希金只好出賣自己的作品來彌補這筆巨額赤字。

更為不幸的是, 普希金的創作權利也漸漸地被妻子剝奪了。 岡察洛娃天天糾纏著他, 要他陪同到舞會上去, 倘若稍不如意, 就大吵大鬧。 普希金儘管對舞會一點興趣也沒有, 卻不得不每天陪著妻子去應酬, 搞得精疲力盡, 常常呵欠不斷。 寶貴的時光和旺盛的精力就這樣白白地耗費掉, 普希金感到一種難言的痛苦, 他曾憂慮地給朋友寫信說:“對於生活的顧慮, 使得我無暇感到寂寞。 但是我失掉了寫作的那種自由獨身的生活閒暇。 我的妻子總是衣著入時地在社會裡混……”

一位才華橫溢的傑出詩人,竟因為妻子的拖累,幾乎完全停止了創作,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

然而悲劇遠未結束。

由於普希金屢屢寫詩鞭撻沙皇暴政,沙皇早就對他恨之入骨,決心要除掉他,只是迫於輿論壓力沒敢下手。當他們看到普希金與岡察洛娃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時,便利用岡察洛娃浮華虛榮的弱點,指使一個名叫丹特士的軍官去糾纏她,同時又糾集了一幫流氓無賴散佈流言蜚語,惡毒地詆毀普希金的名譽,迫使普希金與丹特士決鬥。

1837年1月27日的黃昏,彼得堡近郊的茫茫雪地上,響起了一聲淒厲的槍聲,年僅38歲的普金希應聲倒地。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被毀滅了!殺害普希金的真正兇手是反動統治者沙皇,但岡察洛娃被壞人利用,客觀上成了製造這一悲劇的媒介。普希金這顆文學巨星的隕落,與他不慎的愛情生活不無關係。

一位才華橫溢的傑出詩人,竟因為妻子的拖累,幾乎完全停止了創作,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

然而悲劇遠未結束。

由於普希金屢屢寫詩鞭撻沙皇暴政,沙皇早就對他恨之入骨,決心要除掉他,只是迫於輿論壓力沒敢下手。當他們看到普希金與岡察洛娃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時,便利用岡察洛娃浮華虛榮的弱點,指使一個名叫丹特士的軍官去糾纏她,同時又糾集了一幫流氓無賴散佈流言蜚語,惡毒地詆毀普希金的名譽,迫使普希金與丹特士決鬥。

1837年1月27日的黃昏,彼得堡近郊的茫茫雪地上,響起了一聲淒厲的槍聲,年僅38歲的普金希應聲倒地。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被毀滅了!殺害普希金的真正兇手是反動統治者沙皇,但岡察洛娃被壞人利用,客觀上成了製造這一悲劇的媒介。普希金這顆文學巨星的隕落,與他不慎的愛情生活不無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