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家長人如何“示弱”打造獨立小孩

很多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事必躬親, 使孩子缺少動手、思考問題的能力, 對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 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過多地照顧孩子, 又給家長增添了許多煩惱。 其實, 有一個好辦法, 可使家長和孩子獲得雙贏, 在教育孩子的“賽程”中, 家長一方不妨示弱偷懶, 使自己心態好, 孩子也陽光, 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在生活上家長要“偷偷懶”:老話說得好,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藝多不壓身”。 我女兒特別愛吃我做的飯, 覺得我炒的“宮保雞丁”比飯館做得都正宗, 她曾經問過我:為什麼菜做得這麼好?我就告訴她,

Advertisiment
父母去世得早, 只能自己學本事, 只有自己會了, 才能終身受益。 女兒聽了我的話, 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我做飯時, 她就在旁邊給我講學校裡的事, 有時也會突然問我一個調料的名稱或是一個做菜的步驟, 每當這個時候, 我從不說:你趕緊做功課吧, 我一直認為讓孩子做點家務, 提前學點生活的本領, 沒什麼不好的, 將來她不管做什麼, 都要回歸到生活中來。 放假了, 她說願意給我們做做飯, 她嫌廚房有油煙, 自創用微波爐做各式各樣的菜, 雖然顏色不如明火做得鮮亮, 但味道真的很棒!

在學習上要讓孩子懂得“為自己”:我經常聽到辦公室的同事說, 我們做父母的多不容易呀, 成天不看電視不看書,

Advertisiment
陪著孩子做作業, 週末了, 還要像趕場似的, 陪著孩子上補習班……我認為, 家長把孩子的學習當成頭等大事的做法不可取, 首先, 給孩子心理造成壓力過大, 不利於孩子正常學習發揮;第二, 家長放棄自己的工作和愛好, 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 與孩子學習“共進退”, 剝奪了孩子的責任心, 學習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 在女兒十幾年的學習過程中, 我和老公一直分得清“主和次”的位置, 一直向女兒灌輸的是, 你學習是為你自己, 與旁人無關, 因此你有選擇和自主的權利, 所以, 女兒一直很獨立, 包括興趣班、大學選專業, 攻讀二學位, 參加工作選行業, 主角都是她, 我和老公一直是“旁聽者”, 即使發言也是提建議, 取捨在女兒。

在對孩子的期望上“好心態”:望子成龍的想法無可厚非,

Advertisiment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然而第一永遠只有一個, 說得直白一點, 家長不要好高騖遠, 要有自知之明, 對於自己的孩子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比如, 是一個什麼樣的資質, 什麼樣的性格, 偏好是什麼,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 再給孩子提出一個“夠得著”的標準。 我女兒上學時就偏科, 喜歡英語, 喜歡畫畫, 喜歡寫作, 喜歡做手工, 而對數、理、化和生物屬於應付的狀態, 我和老公分析了她的狀況, 知道她不是不會, 就是不用功, 不願意做習題, 靠著小聰明應付, 用她的話說, 就是不願意把時間耽誤在不喜歡的題海裡。 我們沒有一味地批評她, 而是告訴她, 初高中學的這些數理化知識是最基本的,
Advertisiment
即使參加了工作也是有用的, 而且重點強調了數學成績對高考成績的重要性。 女兒明白了道理, 對學習重點做了調整, 開始有針對性地做習題, 同學做三道題, 她做一道, 但她會反復的想, 這道題還可以怎麼出、怎麼解, 用她的話說:我要把厚厚的書學薄了, 我要學會裡面的精髓。

高考, 女兒的數學成績取得了歷史上的最高分, 會考時她的物理、化學和生物, 都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事後我問她原因, 她詭秘地告訴我, 原來做題都是“偷工減料”, 省下時間幹自己喜歡的, 後來有針對性地做題, 成績自然就提高了, 她還得意地說, 這叫會學習。

家長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更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孩子, 不要做強勢父母,

Advertisiment
要學會示弱和偷懶, 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當然, 為孩子選一所學校, 過問孩子的交友, 與孩子的交流, 都是萬萬不能偷懶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