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我們老祖宗是如何玩十八子手串?

佛教中有十八界, 即六根(即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十八子則寓意了佛教的十八界。

十八子手串和朝珠都是清代服飾中的佩件, 不過朝珠原是納入禮制的, 自有等級分明的各種規定, 輕易越不得規矩。 以下為清宮皇后圖, 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外, 還在兩肩斜掛兩盤紅珊瑚朝珠, 以示身份特殊。

十八子則不然, 它的佩戴可以不受等級約束, 更為自由隨意。 從式樣上說, 十八子是朝珠的儉省和縮略, 一般選用十八顆小圓珠,

Advertisiment
中間加兩顆精緻大氣的佛頭、一佛頭塔和墜腳組成。

由於十八子具有祈福納祥的寓意, 文人雅士十分鍾愛, 除用來玩珍賞之外, 也常用來互相饋贈表達情意。 不同的材質、款式、雕工都有不同的意境和隱喻, 主人佩戴的手串通常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喜好和品位。

說到佩戴, 古人除了像現代人一樣挽在手腕或握於手中把玩, 也常常佩戴在衣襟上, 如穿對襟衣時, 掛在第二顆紐扣上;穿大褂衣時, 則掛在腋窩上方的襟鈕上。 從現存的許多清宮舊藏十八子手串可發現在佛頭位置系有掛扣, 就是為了方便古人佩戴在衣襟上而設計的。

晚清圖像上也有不少例子, 如慈禧太后的許多寫真畫像上便有這種情形, 據傳聞,

Advertisiment
當時清宮造辦處下設的42個工坊, 就有不少是為了打造老佛爺的專屬飾品而特別設立的。

文康的《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形容鄧九公新娶的姨奶奶好一番打扮, 道是“胸坎兒上帶著一掛茄楠香的十八羅漢香珠兒, 又是一掛早桂香的香牌子, 又是一掛紫金錠的葫蘆兒, 又是一掛肉桂香的手串兒, 又是一個蘇繡的香荷包, 又是一掛川椒香荔枝, 餘外還用線絡子絡著一瓶兒東洋玫瑰油。 這都是鄧九公走遍各省給她帶來的, 這裡頭還加雜著一副鏤金三色兒一面檀香懷鏡兒, 都交代在那一個二紐上”。 這裡特別用了揶揄的口吻自不必說, 一應瑣碎卻描寫得真切, 古代女子就是這樣打扮的。

古時十八子手串多採用珊瑚、翡翠、瑪瑙、碧璽、蜜蠟、水晶、綠松石等名貴材質製成,

Advertisiment
色澤豔麗、雕工精湛, 富貴無比, 不僅富有裝飾效果又便於攜帶, 因此是宮廷富貴人家非常喜歡佩戴的裝飾物, 也是禮佛之人比較推崇的計數佩戴之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