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比利時家長如何教子

家長身教學校灌輸 比利時孩子從小節儉 
現代消費市場上, 琳琅滿目的商品不斷更新換代, 它們不僅吸引著成年人的目光, 對喜歡追求時尚的青少年來說, 也是一種極大的誘惑。
然而, 生活在富裕國家比利時的孩子們, 卻從八九歲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細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錢。 在比利時, 記者常聽到孩子們說“我還沒有攢夠錢, 不能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的錢要等到商品降價時才能用”之類的話, 因為他們知道, 父母在給零花錢方面是絕不會遷就他們的。 在比利時家長眼中, 零花錢是孩子們初學理財的工具,

Advertisiment
而不是提供單純的物質享受條件。
零花錢要算計著用
翻開比利時孩子們的德育課本, 你很難在裡面找到專門教育孩子要節儉的話語或經典故事, 因為學校和家長們更注重從生活道理上對孩子言傳身教。
在比利時, 通常從8歲開始, 孩子們每週就能從家長那裡得到零花錢了, 但金額不多, 多是幾枚硬幣。 孩子們要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必須一點一滴地慢慢積攢。 雖然每個家庭給孩子零花錢的標準不一, 但家長們培養孩子節儉意識的原則是一致的, 即不會給孩子額外的“補貼”, 他們必須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當然, 如果孩子攢的錢還不夠, 而他又確實想儘快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
Advertisiment
可以先向家長借, 然後再用以後的零花錢慢慢償還。 這種辦法不僅能讓孩子體驗到滿足消費欲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還能幫助他們從小避免任性消費和節制消費欲。 布裡吉是5個孩子的母親, 其中3個孩子用慢慢攢錢的方法買了手機, 目前還有一個孩子正在攢錢, 準備3—5年後買一台電腦;還有1個孩子用向父母借錢的方法買下了自己喜歡的一張遊戲碟, 但後來三個月的零花錢也被陸續扣掉了。 “這張碟對孩子來說得之不易, 他付出的是三個月沒有零花錢的‘代價’, 學到的卻是在消費面前應有的謹慎和思考”, 布裡吉女士對記者說。
花錢時要制定消費計畫
對孩子來說, 從小養成節儉意識既是一種美德, 又是一種生活能力,
Advertisiment
這需要家長和學校的相互配合。 在比利時, 學校從小學起就開設了專門課程, 教孩子瞭解成年人的各種職業、什麼是勞動報酬、如何區別各種商品及其價格的確定等。 同時引導兒童理解媒體、廣告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讓他們瞭解廣告對消費者的行為影響。 此外, 學校還會經常告訴孩子:並非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樣的, 有的家庭生活富裕, 有吃有喝, 有的家庭非常貧窮, 甚至吃不飽穿不暖, 以此來告誡孩子一定要節儉。 如果說學校的教育只是理論上的, 那家長的消費方式和行為則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這方面, 家長的做法非常謹慎。 通常情況下, 他們花錢之前, 都會先制定一個消費計畫, 告訴孩子哪些該花、怎麼花。
Advertisiment
同樣, 家長在給孩子零花錢時也會建議他們存一部分, 並幫他們制定一個有計劃的消費“目標”。
為了讓孩子們認識商品與價格、勞動與報酬的關係, 比利時的中小學校每年還會辦一些集市, 鼓勵學生將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拿去出售, 從而讓他們理解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 同樣, 學生們也可以在集市上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每個人的消費額不能超過2歐元。
這樣, 孩子們在買東西前就會再三權衡自己最需要什麼, 由此學會選擇並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擁有所有喜歡的東西。
另外, 在比利時, 凡年滿14歲的孩子就可以出外打工掙錢了, 如洗車、修剪草坪、掃雪、照看年幼的孩子等。 至於像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間等家務活則是分內事,
Advertisiment
不屬於拿報酬範圍內的“打工”。
根據家庭情況給零花錢
據悉, 比利時85%的未成年人都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固定的零花錢, 大部分孩子拿到錢後會先存入

銀行, 或者放進存錢罐裡留待以後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只有6%的孩子會把零錢直接花掉。 從12歲起, 孩子們就可以擁有自己的銀行卡, 父母則開始教他們如何理財, 指導他們怎樣儲蓄、管理和使用零錢。 正是因為有了家長和學校的雙重教育, 比利時的大部分孩子才從小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他們很少隨便買東西, 更不會在學校裡互相攀比。
心理學家認為, 家長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零花錢標準, 尤其應該符合孩子的實際需要, 不能一味地張口就給, 更不該給孩子買大量禮物、品牌服裝和時尚用品。因為錢來得太容易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件好事,它不僅會造成孩子自命不凡和不合群的性格,還會使他們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給他們將來的生活帶來不利影

更不該給孩子買大量禮物、品牌服裝和時尚用品。因為錢來得太容易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件好事,它不僅會造成孩子自命不凡和不合群的性格,還會使他們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給他們將來的生活帶來不利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