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病不用慌,寶寶就醫適用指南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生病, 生後頭三年可能比其他時間看兒科醫生的次數更多。 大多數媽媽可能都有這種體會:每次帶寶寶看病都很頭疼, 總覺得說不清楚寶寶的病情, 寶寶又總是哭鬧, 鬧得更不知道該怎麼跟醫生交流了, 很多時候是看完診才想起某個重要問題忘了問或忘了說。 帶寶寶看病時, 怎麼才能更順利一些呢?

就醫前的準備

詳細記錄好寶寶的病情:如什麼時間發病、表現哪些症狀、在家已用藥情況等。

備好寶寶所需用品:去醫院前媽媽要安撫好寶寶, 可多帶一件讓寶寶穿脫容易的衣服,

Advertisiment
必要時為寶寶添衣;同時應該帶奶瓶、尿布等。 需要空腹做檢查的病兒, 家長可準備早點。

備好看病所需用品:門診病歷本和醫保卡;口罩, 為防止各種急性呼吸傳染病或院內交叉感染, 家長可給寶寶戴上口罩。

準備標本送檢:到醫院看病時, 根據寶寶症狀, 常常要做各種化驗檢査, 因為疾病的診斷離不開醫學檢驗。 如果是腹瀉患兒, 家長可用乾淨的小盒子裝一點大便帶來醫院。 應注意:選擇專用容器, 避免混入衛生紙等雜物;應留取新鮮標本, 先取黏液、膿血的大便部分, 外觀無異常的糞便須多處取材, 注意幹掉的糞便不能用於化驗;儘量在兩小時內送檢。

就醫時的要點

1.選好醫生:固定1~2個醫生看病, 最好是有豐富經驗的兒科醫生。

Advertisiment

2.掌握就診人少的時間:在一天中, 上午10點半後、下午3點後、晚上七八點左右的時間段內, 兒科病人相對少一些。

3.認真向醫生講述病史, 提供年齡、體重、飲食情況、大小便情況、已用藥史或既往有無藥物過敏史等, 讓醫生心裡有“數”。

4.如果是二次就診(複診)須提供之前的門診病歷本, 裡面記錄上次看病及處理用藥等, 病史後面附有上次就醫時的化驗單等。

5.送小便化驗, 最好接取中段尿, 不太容易被污染。

6.巧用醫學檢査順序。

為節約就診時間, 家長應合理安排檢査順序。 比如又需驗血, 又需要鎮靜藥鎮靜者, 可先去驗血, 再用鎮靜藥後做別的檢査;用了鎮靜劑後, 寶寶睡著了, 可先去做超聲、心電圖等需要安靜的專案,

Advertisiment
然後再做不嚴格需要安靜不動的檢査專案, 如X線胸片。 做CT和磁共振檢査時, 需要在安靜狀態下進行, 年紀較小的嬰幼兒一般會使用鎮靜劑, 使其入眠。 因此, —旦預約做這兩項檢査的寶寶, 注意在檢査前儘量不要讓寶寶入睡。 家長可自備奶粉或其他果汁、飲料, 摻入藥水方便寶寶服下。

問清醫生3點, 避免來回諮詢多跑路

①開了藥, 記清楚用藥方法。 家長拿到藥後, 一定要瞭解清楚使用說明, 怎樣用, 用多少, 多少次, 飯前還是飯後等等。

②何時需要來院複査。

③家長拿到化驗單後, 如有不明白的地方, 一定要問清楚。

就醫後的注意事項

醫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 又是抵抗力低的人群聚集場所, 細菌、病毒易於傳播, 且嬰幼兒免疫功能不健全,

Advertisiment
生病後機體抵抗力更差, 對一般常見病容易受感染。 所以, 在就醫後, 家長應帶寶寶儘快離開醫院, 尤其是寶寶在醫院門診留觀室打點滴後, 以防交叉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