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發生出血的病統稱為紫癜。 兒童中最常見的紫癜是因血管系統障礙而產生的過敏性紫癜和因血小板減少而產生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所謂過敏性紫癜, 為全身性的急性反應, 在治療白喉時, 注射馬的抗毒血清後引發的過敏反應與這種血管性紫癜的症狀相似, 故命名為過敏性紫癜。 在乳兒中沒有這種病。 本病症狀為精神不振、輕度發熱、腹部及關節(如膝、踝)疼痛, 也可有浮腫。 一二天后就在臀部、四肢等部位出現紅色的從米粒到小豆大小的疙瘩, 有癢感, 也有的能擴散而像蕁麻疹似的。
Advertisiment
其中也有關節腫痛的孩子。 醫生最頭痛的是主訴有嚴重的腹痛的時候。 反復出現劇烈腹痛, 往往使人考慮到腸套疊, 出現嘔吐或血便時就更懷疑了。 雖然這些症狀的出現是因為腸壁內的出血所致, 但有時也確有暢套疊發生, 因而給診斷帶來了麻煩。
本病一般1 個月可以痊癒。 如果在3 個月內不復發的話, 就可以認為是完全治癒了。 患本病的人中, 約有1/4 的人發生腎炎。 多種情況下可以治癒, 但也有的人孩子會轉為慢性腎炎。 如在喉部發現鏈球菌時, 可以應用青黴素,
Advertisiment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6 歲以下兒童多發, 女孩多於男孩。 似乎與感染有關, 常繼發於感冒、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有時在上述疾病發病前1~2 天有出血症狀。 皮下出血有自然發生的, 也有輕輕觸碰後發生的。 出血斑從米粒大小到手掌大小不等, 最初為鮮紅色, 以後逐漸變成紫色、褐色。 常伴有鼻衄、牙齦出血、眼結膜出血、腸道出血、血尿等症狀。 也有的關節腔出血並出現腫痛。
本病診斷, 只要檢查血液中的血小板數即可。 正常情況下血小板數為每升(150~400 )×109, 在本病時減少至每升(40~50)×109。
Advertisiment
對該病患者即使輸血補充血小板也無效。 因為在患者的血液中有抗體附著於血小板表面。 這種血小板被吞噬細胞吞噬, 故血小板的數量在輸血後也不增加。
如果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就可抑制吞噬細胞的活性, 所以常常被臨床應用, 但大多數在半年左右可以自然痊癒。
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提升血小板數量, 但卻不能維持長久。 如半年後血小板仍呈進行性減少, 並反復出血, 這時醫生就會建議切除脾臟。 但是, 因為在肝臟及骨髓中血小板也可遭到破壞,
Advertisiment
治療經過良好、出血停止、血小板也有回升傾向的患者, 醫生會允許出院。
為糾正貧血應多食富含鐵的食物 (如動物肝臟、魚蝦、紫菜、芝麻等), 牛奶和雞蛋也不可少。 同時在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的過程中應注意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