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看小兒弱視的典型臨床表現和治療

弱視的臨床特徵
弱視的典型臨床表現:最佳矯正視力不能達到0.9;眼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有光覺異常和擁擠現象;旁中心注視;對比敏感度函數曲線低下;P-VEP振幅下降, 潛伏期延長。 為了探討弱視的發病機制和病變部位, 國內學者在不同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 發現以正弦條柵刺激所引起的穩態VEP做指標, 繪製對比敏感度曲線, 可表明斜視性弱視高頻區下降陡峭;屈光參差性弱視各空間頻率均明顯下降;非弱視眼較正常兒童眼曲線低平。 應用FM100色彩試驗、D-15色盤試驗和俞自萍色盲圖進行檢查, 發現弱視眼有色覺功能異常,
Advertisiment
異常率為52.0%;其中88.0%為藍黃色覺功能異常, 12.0%為紅綠色覺異常。 應用腦電功率譜進行測定, 發現弱視兒童大腦枕部視區功能活動比正常兒童減低。 應用靜態視野技術和光擺試驗進行檢查, 發現弱視眼黃斑光敏感度降低, 屈光參差性弱視的對側眼黃斑敏感度也較正常低, 相對性傳入性瞳孔缺陷占34.29%。
弱視的治療
弱視的治療效果除與弱視的程度、類型及注視性質有關外, 尚與發病年齡及開始治療年齡有關, 即發現及開始治療弱視的時間越早, 療效越好。 弱視的治療應在配戴矯正屈光不正眼鏡的基礎上, 根據弱視的類型、程度、注視性質、初診年齡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制訂治療方法。 治療弱視的常用方法包括:遮蓋療法、後象療法、紅色濾光片法、視覺生理刺激療法、壓抑療法、閃爍光療法、氦氖鐳射療法、海丁格光刷療法和同視機治療法。
Advertisiment
由於各種方法的療效有限, 國內醫院常採用2或3種方法進行綜合治療, 其效果較單一療法明顯。 文獻報導, 對接受綜合療法的367例(619隻眼)弱視兒童進行隨訪觀察3年餘, 治癒率分別為輕度弱視者91.01%, 中度弱視者78.09%, 重度弱視者16.67%;中心注視者80.97%, 旁中心注視者37.72%;屈光不正性弱視者74.87%, 屈光參差性弱視者70.59%, 斜視性弱視者41.01%, 形覺剝奪性弱視者25%;總治癒率68.98%。
90年代初, 國外開始採用左旋多巴治療大齡弱視患兒, 效果良好, 弱視眼視力提高, 對比敏感度增強, 注視暗點縮小, P-VEP P100潛伏期縮短。 近2年來, 國內醫院開始試用左旋多巴聯合卡比多巴或思利巴(國內研製產品)治療兒童弱視,
Advertisiment
連續口服思利巴3個月後, 大齡弱視患兒視力改善, P-VEP P100和N75潛伏期縮短, P100振幅提高;連續口服左旋多巴聯合卡比多巴3個月後, 弱視眼視力提高者占88.89%, 注視暗點消失眼占73.07%, 暗點縮小眼占23.07%, 融合功能改善者占22.78%, 立體視覺恢復者占16.67%。
長期以來, 年齡超過視覺發育敏感期的弱視患者常被認為治癒基本無望, 近2年來, 國內醫院試用肌肉注射胞二磷膽鹼治療9歲以上大齡弱視患兒, 隨訪6個月, 發現矯正視力顯著提高, 但與遮蓋加精細目力訓練治療方法比較, 差異無顯著性(P>0.05);藥物聯合遮蓋加精細目力訓練治療的效果更佳。
弱視的藥物治療, 在國內目前尚處於初始階段, 觀察例數較少,
Advertisiment
隨訪時間短, 有關最佳劑量、用藥時間、劑型改進、遠期療效及其治療機制等問題, 尚需進一步研究探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