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紮克伯格的父母如何教孩子

為了慶祝女兒出生, 狂捐450億美元的紮克伯格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如此有本事又熱心慈善, 人家父母到底是怎麼教育出來的呢?

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 在女兒出生後給她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同時捐出自己99%的股份(市值450億美元)成立基金, 用於推動教育和醫療事業的平等。 這個31歲的年輕人, 不僅擁有驚人的財富和幸福的家庭, 還擁有真誠、關愛、積極等很多內在品質。 到底是怎樣的家庭教育讓紮克伯格可以盡情地做自己?

不設限, 鼓勵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

紮克伯格成名後, 很多家長都試圖瞭解他的成長經歷。

Advertisiment
他的父親艾德低調地表示, 他並不是一個育兒專家:“我和妻子都相信一點, 這或許是培養他們成才的最好辦法, 那就是不要引導你的孩子走向某一個特定的方向, 而是要去發現他們的長處和興趣, 並且支持他們自由發展, 鼓勵他們做想做的事。 ”

每個人的育兒理念, 除了受當下的環境影響, 也和自己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 艾德之所以反對限制孩子的發展, 是因為他自己曾經被限制過。 艾德很早就表現出理科方面的天賦, 但迫于父親對他“早日賺錢養家”的期待, 只能放棄自己的愛好, 成為一名牙醫。 沒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實現人生的艾德, 希望讓孩子做自己。 他盡力給他們一個開放、寬鬆的成長空間。

Advertisiment

沒有人願意限制孩子的發展, 但很多家長害怕自己什麼都不做會“耽誤”孩子, 所以才給孩子增加越來越多的限制。 其實, 不限制孩子不代表什麼都不做, 只是, 你期待孩子有怎樣的表現, 要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然後, 用你的行為去影響孩子。 艾德對兒子的教育, 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艾德對新事物充滿興趣, “不要害怕嘗試科技產品。 ”他總是這樣對孩子說, 總是和孩子們一起研究這些搞不懂的未知領域。 他對待科學的態度告訴孩子們, 只有保持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才能不斷地進步。 所以, 紮克伯格很小就對科技產品感興趣。

尊重興趣, 不計成效地全力支持

在教育中, 僅僅不設置限制、發掘孩子的興趣恐怕還不夠, 考驗家長的是如何將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

Advertisiment
興趣, 需要被激發, 更需要被保護。

小時候, 為了搞清楚唱歌的人是怎麼“鑽進”音響的, 紮克伯格趁父母不在時偷偷地拆開了家裡的音響。 艾德並沒有暴跳如雷, 而是耐心地傾聽孩子這麼做的想法。 知道兒子只是為了探索, 他反而鼓勵孩子說:“做得好!”

當然, 艾德並不是盲目地縱容兒子的衝動犯錯。 音響事件之後, 艾德開始留意兒子的行為, 細心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 當他發現紮克伯格有著極好的觀察力, 看待問題也很有遠見時, 他選擇信任孩子, 任由兒子在科技的領域自由探索。

紮克伯格10歲時, 開始流露出對電腦程式設計的濃厚興趣。 那時候, 電腦很貴, 艾德幾乎是傾家之力給兒子買了一台電腦。

Advertisiment
妻子凱倫責備丈夫的衝動, 艾德卻笑著說:“我是在幫助他做喜歡做的一切!”他還請了家庭教師教紮克伯格程式設計, 在兒子受到挫折時給予支持和鼓勵。

有一次, 紮克伯格傾盡全力做了一款《搖滾樂團》的遊戲, 讓家人試玩。 3個姐姐很快發現了遊戲的漏洞, 感覺遊戲很無聊。 紮克伯格因此有些失望和膽怯。 艾德理解他的失落和痛苦, 坐在兒子身邊, 摸著他的頭說:“不要膽怯, 不要害怕困難。 只要你決定了, 就要不顧一切地往前沖, 成功才會屬於你!”這次談話, 讓紮克伯格感動地流淚。 父親無條件的支持和不計成效的態度, 讓他汲取了重整旗鼓的力量, 重新開始程式設計。

就這樣, 艾德幾乎是全力支持兒子的興趣。

Advertisiment
他並不期待兒子成為程式設計高手, 欣賞的是紮克伯格在興趣的驅使下, 不斷地征服一個個難題的過程。 只有這樣, 紮克伯格對程式設計的興趣才能最完好地保留下來;也只有這樣, 他才有可能在自己的興趣上走得更遠。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用心參與孩子的成長

除了紮克伯格以外, 艾德的3個女兒也個個出色, 事業成功。 艾德和妻子凱倫經常強調“儘量多地與孩子們相處”。 可見, 比起可以被複製的教育理念, 更關鍵的是家長要儘量陪伴孩子, 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紮克伯格的母親凱倫曾經是一位出色的心理醫生, 但是, 最終她選擇回歸家庭。 因為在工作中, 她意識到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她選擇在丈夫的診所“打工”,騰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小時候的紮克伯格並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喜歡玩耍,他經常一個人發呆,甚至被評價為“冷酷無情”。在紮克伯格最初接觸電腦的時候,凱倫有很多的擔心。她覺得,兒子需要和其他孩子一樣盡情地玩耍,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她也曾擔心兒子會過度沉溺電腦無法自拔。但是,她並沒有強行干預孩子的興趣,而是選擇耐心陪伴,並適時地用自己的行為和專業知識影響孩子。

在艾德的診所裡,有一些冰冷的牙科器械,讓人望而生畏。艾德故意立了一塊“讓我們為膽小鬼服務”的牌子,成功激發病人的治療欲望。紮克伯格第一次發現人與人“交流”的魅力。在餐桌上談論這個話題時,凱倫借機向兒子普及很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紮克伯格立刻著迷,愛上了這個深不可測的學科。

後來,紮克伯格聽見同學抱怨電腦遊戲太無聊、沒有挑戰性,就根據心理學原理重新設計了遊戲關卡。看到兒子在運用自己教授的知識,凱倫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到遊戲設計中。就這樣,紮克伯格大大地提升了遊戲的趣味性,也讓他更關注于周圍人的心理需求。

因此,紮克伯格在創建Facebook時,最初的動機就是源於對“人”的關注。他認為,人們在互聯網時代放縱自己的購物欲望,卻忽略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出於這樣的考慮,他才發明了這樣一種溝通方式。而這些靈感恐怕離不開母親凱倫當年的循循善誘。正是一位元關注孩子需要、用心陪伴孩子的母親,才能化解孩子成長中的不利因素,並把它轉化為孩子的精神財富。

反對極端教育,提倡積極而均衡的生活

在紮克伯格的成長中,沒有太多“教育”的痕跡,艾德和凱倫只是順其自然地陪伴孩子。接受採訪時,艾德曾表示:“我不相信體罰在教育孩子上的作用。”相對於嚴厲的懲罰,艾德更喜歡“告知”孩子自己的感受,然後讓孩子抉擇自己的行為方式。這種信任,往往能培養出一個自尊的孩子,而自尊是累積成就感的第一塊基石。

從2004年創立Facebook至今,紮克伯格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艾德雖然為兒子感到驕傲,但兒子的成功並沒有太影響他的生活。相反,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兒子上了生動的一課。

為了感激艾德在Facebook創建過程中給予自己的支持,紮克伯格決定贈送給父親200萬股權。不想,父親並沒有他想像中那麼高興。艾德把股權書拿過來看了看,又還給了兒子。他對紮克伯格說:“你不要牽掛我,我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業。你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功而剝奪我工作的權利,我完全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雖然,在紮克伯格的一再堅持下,艾德收下了兒子的饋贈,但是他現在仍然經營著診所,過著簡單的生活。同樣,紮克伯格的姐妹們,也沒有因為親人的成功而停止自己成長的腳步,她們都在為自己愛好的工作繼續奮鬥,過著自尊的人生。

事實上,艾德和凱倫從沒有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人生。艾德早就給孩子們種下了這樣的理念:最好的生活,是在“工作”和“玩”之間做到平衡。他曾說過:“我認為,教育中任何極端的形式都不好,孩子們需要全面發展,需要勞逸結合。”所以,他一直勇敢地支持孩子的愛好。孩子們長大後,可以把工作與興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當他們成功後並沒有停止努力,而是想著如何走向更遠;他們不會覺得工作辛苦,而是覺得這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她選擇在丈夫的診所“打工”,騰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小時候的紮克伯格並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喜歡玩耍,他經常一個人發呆,甚至被評價為“冷酷無情”。在紮克伯格最初接觸電腦的時候,凱倫有很多的擔心。她覺得,兒子需要和其他孩子一樣盡情地玩耍,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她也曾擔心兒子會過度沉溺電腦無法自拔。但是,她並沒有強行干預孩子的興趣,而是選擇耐心陪伴,並適時地用自己的行為和專業知識影響孩子。

在艾德的診所裡,有一些冰冷的牙科器械,讓人望而生畏。艾德故意立了一塊“讓我們為膽小鬼服務”的牌子,成功激發病人的治療欲望。紮克伯格第一次發現人與人“交流”的魅力。在餐桌上談論這個話題時,凱倫借機向兒子普及很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紮克伯格立刻著迷,愛上了這個深不可測的學科。

後來,紮克伯格聽見同學抱怨電腦遊戲太無聊、沒有挑戰性,就根據心理學原理重新設計了遊戲關卡。看到兒子在運用自己教授的知識,凱倫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到遊戲設計中。就這樣,紮克伯格大大地提升了遊戲的趣味性,也讓他更關注于周圍人的心理需求。

因此,紮克伯格在創建Facebook時,最初的動機就是源於對“人”的關注。他認為,人們在互聯網時代放縱自己的購物欲望,卻忽略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出於這樣的考慮,他才發明了這樣一種溝通方式。而這些靈感恐怕離不開母親凱倫當年的循循善誘。正是一位元關注孩子需要、用心陪伴孩子的母親,才能化解孩子成長中的不利因素,並把它轉化為孩子的精神財富。

反對極端教育,提倡積極而均衡的生活

在紮克伯格的成長中,沒有太多“教育”的痕跡,艾德和凱倫只是順其自然地陪伴孩子。接受採訪時,艾德曾表示:“我不相信體罰在教育孩子上的作用。”相對於嚴厲的懲罰,艾德更喜歡“告知”孩子自己的感受,然後讓孩子抉擇自己的行為方式。這種信任,往往能培養出一個自尊的孩子,而自尊是累積成就感的第一塊基石。

從2004年創立Facebook至今,紮克伯格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艾德雖然為兒子感到驕傲,但兒子的成功並沒有太影響他的生活。相反,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兒子上了生動的一課。

為了感激艾德在Facebook創建過程中給予自己的支持,紮克伯格決定贈送給父親200萬股權。不想,父親並沒有他想像中那麼高興。艾德把股權書拿過來看了看,又還給了兒子。他對紮克伯格說:“你不要牽掛我,我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業。你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功而剝奪我工作的權利,我完全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雖然,在紮克伯格的一再堅持下,艾德收下了兒子的饋贈,但是他現在仍然經營著診所,過著簡單的生活。同樣,紮克伯格的姐妹們,也沒有因為親人的成功而停止自己成長的腳步,她們都在為自己愛好的工作繼續奮鬥,過著自尊的人生。

事實上,艾德和凱倫從沒有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人生。艾德早就給孩子們種下了這樣的理念:最好的生活,是在“工作”和“玩”之間做到平衡。他曾說過:“我認為,教育中任何極端的形式都不好,孩子們需要全面發展,需要勞逸結合。”所以,他一直勇敢地支持孩子的愛好。孩子們長大後,可以把工作與興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當他們成功後並沒有停止努力,而是想著如何走向更遠;他們不會覺得工作辛苦,而是覺得這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