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眼皮兒小包塊,麥粒腫還是霰粒腫?

1針眼、麥粒腫、瞼腺炎=細菌感染

麥粒腫是青少年的眼科“青春痘”, 先是眼瞼紅腫熱痛, 出現小膿頭(圖), 可以長在外面, 也可以長在裡面。 然後破潰流出膿或者油脂, 經過7-10天會痊癒。

原因是睫毛根部的汗腺或皮脂腺被皮脂、皮屑堵塞,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內部繁殖。 不會影響視力, 可以在家自我治療, 每天清潔睫毛根部(使用無淚配方的嬰兒沐浴液或專門的眼瞼清潔泡沫), 熱敷眼睛, 不擠不挑。 口服對乙醯氨基酚可以止痛, 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會加速痊癒。


2

霰粒腫=開口堵塞

與麥粒腫的解剖位置不同(圖), 霰粒腫也叫瞼板腺囊腫,

Advertisiment
是瞼板腺開口的阻塞。 分泌物在內部積攢而成的包塊, 不疼。

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滴眼液, 熱敷和瞼板腺按摩會加速油脂排出。 數周至數月自我吸收, 一個月不減小反而增大, 要看眼科醫生。

1

熱敷

熱敷可以使用專業的面部熱敷袋, 頻率是一天四次, 每次15分鐘。

幹熱敷適合瞼板腺開口阻塞和霰粒腫人群, 可以讓瞼板腺腺管裡硬化的油脂變得鬆軟, 易於排出。

熱敷後, 再配合瞼板腺的按摩。 而濕熱敷可以放鬆肌肉痙攣, 比如眼皮兒跳。

2

瞼板腺按摩

大家可以自己按摩(圖):洗手, 熱敷雙眼10分鐘, 左食指固定上眼瞼, 右食指從上往下滑動至睫毛根部(或者使用棉簽), 從眼角至眼尾。 下眼瞼需要從下往上, 最後擦拭睫毛根部。

Advertisiment

請記住, 瞼板腺的開口在睫毛根部, 所以按摩是往睫毛方向擀油脂。

醫院眼科也有瞼板腺按摩, 力道更大, 通常是護士來操作, 價格也不貴。

手術切除還是保守治療?

理論上, 超過一個月不吸收的霰粒腫建議手術。 尤其是中老年人, 不建議等待自我吸收。

手術後, 切除的組織會進行病理學檢查和診斷, 排除瞼板腺癌、瞼板腺的瞼板內角化囊腫、眼瞼的轉移癌。 沒錯, 曾經有眼瞼腎細胞癌轉移的報導, 手術後才發現並不是單純的霰粒腫。 雖然有青少年和青年人的小霰粒腫在3-5年後自發消退的報導[1]。 但是, 上眼瞼大於5毫米的霰粒腫會壓迫角膜引起散光[2], 更大的甚至還會引起角膜中央變平, 導致獲得性遠視[3]。

當然, 這些屈光改變都會在霰粒腫消退或切除後恢復如前。

Advertisiment
有研究認為以下患者直接考慮手術[4]:≥35歲, 病變時間≥8.5月, 霰粒腫大小≥11.4毫米。

手術切除還是

激素注射呢?

對於原發和復發的霰粒腫, 在病灶內注射曲安奈德 (40mg/ml)是有效的治療方法[5,6]。

在1-2次注射後, 80%患者的霰粒腫在2.5周內得到消退。 合併瞼緣炎的患者, 需要多次注射, 而2-3次注射無效的霰粒腫, 則需要手術切除。 注射的併發症很罕見, 不影響眼壓和視力, 不存在皮下脂肪萎縮和皮膚色素改變等併發症。 而且對於成人和兒童同樣有效[6]。

長了就切, 切不停?

找病因!

有一項以色列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 他們發現霰粒腫的高危因素有[7]:10-29歲女性 , 60歲以上男性, 瞼緣炎, 酒糟鼻, 胃炎, 焦慮, 腸易激綜合症和吸煙。

Advertisiment
而在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低下人群中, 霰粒腫則不流行。

目前, 最新的研究[8]認為眼蟎蟲病是成人和兒童霰粒腫的危險因素, 而且容易導致復發, 特別是皮脂蠕形蟎。

人體的蟎蟲有皮脂蠕形蟎和毛囊蠕形蟎, 寄居在皮脂分泌旺盛的面部T形區。 眼部則寄居於睫毛毛囊、皮脂腺和瞼板腺。

眼蟎蟲病嚴重時, 睫毛鏡檢居然發現一根睫毛寄居6只毛囊蠕形蟎。 目前, 美國的蠕形蟎性瞼緣炎的治療是, 給患者表面麻醉後, 眼科醫生在患者眼瞼緣塗抹純茶樹油, 每月一次。 因為茶樹油的刺激性很強, 不建議患者自我治療。 患者可以在家使用溫和的OTC茶樹油濕巾外敷睫毛根部, 隔天一次。

參考文獻:
1.Honda M, Honda K.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chalazion after 3 to 5 years. Eye Contact Lens. 2010;36(4):230-2.

2.Park YM, Lee JS. The effects of chalazion excision on corneal surface aberrations. Cont Lens Anterior Eye. 2014;37(5):342-5.

3.Santa Cruz CS, Culotta T, Cohen EJ, Rapuano CJ. Chalazion-induced hyperopia as a cause of decreased vision. Ophthalmic Surg Lasers. 1997;28(8):683-4.

4.Dhaliwal U, Bhatia A. A rationale for therapeutic decision-making in chalazia. Orbit. 2005;24(4):227-30.

5.Ben Simon GJ, Huang L, Nakra T, Schwarcz RM, McCann JD, Goldberg RA. Intralesion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for primary and recurrent chalazia: is it really effective? Ophthalmology. 2005;112(5):913-7.

6.Lee JW, Yau GS, Wong MY, Yuen CY. A comparison of intralesion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for primary chalaz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ScientificWorldJournal. 2014;2014:413729.

7.Nemet AY, Vinker S, Kaiserman I. Associated morbidity of chalazia. Cornea. 2011;30(12):1376-81.

8.Liang L, Ding X, Tseng SC. High prevalence of demodex brevis infestation in chalazia. Am J Ophthalmol. 2014;157(2):342-348.e1.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