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又稱“熱痱”、“紅色粟粒疹”, 是由於在高溫悶熱環境下, 出汗過多, 汗液蒸發不暢, 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 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 主要表現為小丘疹、小水泡。 好發於夏季, 多見於排汗調節功能較差的兒童和長期臥床病人。 由於瘙癢而過度搔抓可致繼發感染, 發生毛囊炎、癤或膿腫。
病因
本病系由於在高溫悶熱環境下, 出汗過多, 汗液蒸發不暢, 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 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 氣溫高、濕度大時, 皮損增多, 氣候轉涼, 皮損逐漸消退。
症狀
1、紅痱:
(1)基本損害為針頭大尖頂的丘疹或丘皰疹,
Advertisiment
(2)多發於額、頸、胸、背、肘窩、窩等部位。
(3)自覺有癢和灼熱感。
2、白痱:
(1)皮損為非炎症性針頭大小、半透明水泡, 泡壁薄, 輕擦易破。
(2)好發於軀幹部, 尤其是胸部。
(3)無自覺症狀。
治療
1、一般治療:保持室內通風涼爽, 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小兒要勤洗澡, 及時擦乾汗及更換衣服;發熱、臥床病人, 勤翻身, 經常洗擦皮膚。 可進食清涼解暑藥膳, 如綠豆糖水、綠豆粥、清涼糖水等。 避免搔抓, 勿用肥皂洗擦。
2、可內服清熱、利濕、解暑的中藥或製劑。
3、可外用消炎、止癢製劑。
4、繼發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痱子的形成是由於夏季氣溫高、濕度大, 身體出汗過多, 不易蒸發, 汗液浸漬表皮角質層, 致汗腺導管口閉塞, 汗腺導管內汗液儲留後,
Advertisiment
臨床上, 痱子分為三種類型:
1、紅痱(紅色粟粒疹) 是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 臨床上最常見, 任何年齡均可發生。 好發於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婦女乳☆禁☆房下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 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 有輕度紅暈。 皮疹常成批出現, 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 皮疹消退後有輕度脫屑。
2、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 常見於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
Advertisiment
3、膿痱(膿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皰。 臨床上較為少見, 常發生於皺襞部位, 如四肢屈側和陰部, 小兒頭頸部也常見。 膿皰內常無菌, 或為非致病性球菌, 但潰破後可繼發感染。
一般來說, 痱子最容易長在兒童身上, 但有些皮膚嬌嫩、肥胖多汗或體質虛弱的成年人也會長痱子。 除了腳底、手掌等皮膚較厚的部分外, 全身各個部位都會生痱子。 預防發生痱子, 主要是注意皮膚衛生, 勤洗澡、勤換衣服。 容易生痱子的人, 洗完澡要擦乾, 然後塗上一點爽身粉或痱子粉。 不要在烈日下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