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瞭解孩子與家庭教育

故事一:支配狂陽陽

5歲的陽陽站在超市的玩具櫃前, 向媽媽索要一個“音樂坦克”媽媽說不買, 陽陽沉默片刻便開始大吵大鬧起來。 媽媽無奈之下只好屈服。 誰知這時陽陽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音樂坦克”上了:他一把將媽媽遞過來的“音樂坦克”扔到地上, 用腳踢媽媽、踹“音樂坦克”, 甚至對過來勸說的售貨員又抓又打, 圍觀的人越多他越鬧得歡。 這時, “音樂坦克”似乎早已在陽陽的視線之外, 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

分析

任性是不少孩子的通病, 如果孩子的任性行為得不到及時矯治, 就會發展為心理障礙—支配狂。

Advertisiment
顯然, 陽陽的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任性”的範疇,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他已經由任性發展為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種由於性格過分偏激, 導致情緒控制方面的障礙。 具有支配狂的孩子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 無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須圍著他轉, 並傾向通過極端的語言、行為等來引起旁人的注意, 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如上例中的陽陽, 後來的目的已經不是要獲得“音樂坦克”, 而是通過吵鬧、撒野的方式來引起周圍人對他的關注。

特別提示:有慢性或身體有缺陷的孩子、被寵愛過度的孩子以及自幼受到忽視的孩子最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對策

防勝於治。 下面這些及時而恰當的早期教育相信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走火入魔”。

Advertisiment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情緒變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錶”。 當孩子出現任性行為時, 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沒有得到恰當的關注, 受了委屈, 還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然後針對具體原因及時疏解孩子的情緒, 而不是一味斥責孩子。

·不要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絕不能因疼愛孩子而不斷無原則地滿足他, 不管合不合理。 比如, 孩子挑剔食物, 不妨就讓他餓一餓, 絕不額外給食物, 幾次之後, 他就會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

·教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比如在家通過食物分享、角色遊戲等各種方式, 讓孩子瞭解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個成員, 而不是核心。

·樹立起父母的權威。

當發現孩子開始有“支配狂”的行為苗頭時,

Advertisiment
應當明確告訴孩子“不行就是不行”, 讓孩子能夠看到並領教父母的權威。

當然, 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這種心理障礙, 糾正起來就絕非一日之功了, 建議儘早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故事二:小心眼的甜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