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瞭解寶寶體質 預防手足口病更有效果


卓兒的小家相冊

在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期, 孩子如果具備足夠強大的免疫能力, 無疑是一道強有力的屏障。 而增強孩子的免疫能力,

Advertisiment
首先是家長要瞭解孩子的體質特點, “對症”餵養。 在此, 市兒童醫院中醫兒科主任黃建群副主任醫師給各位家長開出“餵養處方”:

中醫兒科體質辨識:

由於小兒的體質與成人有所不同, 中醫常將小兒五臟特點歸納為“心肝有餘, 肺脾腎不足”。

“心有餘”:在生理上表現出小兒神思敏捷, 聰明好奇, 病理上可表現為煩躁、夜啼和口舌生瘡等心火有餘的實證, 尚有心氣不足, 心神怯弱, 易受驚嚇的虛證一面。

“肝常有餘”:小兒時期少陽升發之氣旺盛, 如草木方萌, 欣欣向榮, 病理意義主要為小兒患病後, 肝木之氣易亢旺而動風。 病理上起病急驟可見高熱驚厥、肢體抽搐神志昏迷等症狀, 起病緩慢可見性情急躁、好動不靜、兩眼時眨、手足蠕動等症狀。

Advertisiment

“脾常不足”: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小兒生長發育旺盛, 對水穀精微的需求較成人為多, 然小兒脾胃薄弱, 飲食稍增, 則易引起運化失常。 運化不足, 飲食停滯, 短期內多生腹脹、大便不調諸症, 長期則更傷脾胃, 水穀不能化生精微, 氣血生化乏源, 又易導致氣血兩虛的病證, 臨床多見面色萎黃、四肢痿軟乏力等。

“肺臟嬌嫩”:小兒肺臟尤嬌, 衛外不固, 易受侵襲。 在病理上表現為易傷難調。 常見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 哮喘及肺炎喘嗽等。

“腎常虛”:小兒腎陰腎陽均未充盈、成熟, 因此要注意對小兒腎陰腎陽的固護, 讓它逐漸充盈成熟而不可克伐。 腎精不足可導致各種疾患, 如佝僂病, 遺尿等。

餵養指導:

我們可將小兒體質分為健康、寒、熱、虛、濕五型。

Advertisiment

健康型:這類小兒身體壯實、面色紅潤、精神飽滿、胃納佳、二便調, 飲食調養的原則是平補陰陽, 食譜廣泛, 營養均衡。 此類小兒無需進補, 以免陰陽寒熱失調, 滋生疾病。

寒型:這類小兒形寒肢冷、面色蒼白、不愛活動、胃納欠佳, 食生冷物易腹瀉, 大便溏稀。 飲食調養的原則是溫養脾胃, 宜多食辛甘溫之品, 如羊肉、鴿肉、牛肉、雞肉、核桃、龍眼等, 忌食寒涼之品, 如冰凍飲料, 西瓜、冬瓜等。 臨床用藥宜溫熱散寒, 忌寒涼。

熱型:這類小兒形體壯實、面赤唇紅、畏熱喜涼、口渴多飲、煩躁易怒、大便秘結。 此類小兒易患咽喉炎, 外感後易高熱。 飲食調養的原則是清熱為主, 宜多食甘淡寒涼的食物, 如苦瓜、冬瓜、蘿蔔、綠豆、鴨肉、梨、西瓜等。

Advertisiment
忌食芒果、榴槤、鳳梨、橙橘等熱性水果。 臨床用藥宜清熱寒涼, 忌辛溫。

虛型:這類小兒面色萎黃、少氣懶言、神疲乏力、不愛活動、汗多、胃納差、大便溏或軟, 此類小兒易患貧血和反復呼吸道感染, 飲食調養的原則是:氣血雙補, 宜多食羊肉、雞肉、牛肉、海參、蝦蟹、木耳、核桃、桂圓等。 忌食苦寒生冷食品, 如苦瓜、綠豆等。 臨床用藥宜補氣養血, 忌寒涼性藥物。

濕型:此類小兒嗜食肥甘厚膩之品, 形體多肥胖、動作遲緩、大便溏爛。 保健原則以健脾祛濕化痰為主, 宜多食高粱、苡仁、扁豆、海帶、白蘿蔔、鯽魚、冬瓜、柳丁等。 忌食甜膩酸澀之品, 如石榴、蜂蜜、大棗、糯米、冷凍飲料等。 臨床用藥宜化濕健脾, 忌苦寒性藥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