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瞭解父母和寶寶的相互影響

語前交流在寶寶剛出生時就開始了(如果撇開和未出世寶寶的交流不談), 這種交流建立在雙方的信號交換上。 父母和孩子之間不斷地交換著信號。 寶寶看著父母, 父母會對他微笑或和他講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 寶寶開始用聲音來回應, 和父母交替發出聲音, 就像是在對話一樣。 如果感到不滿足他會哭鬧, 父母就會嘗試找出他的需求。 只要寶寶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他又會表現出滿意的信號。 正如跳舞一樣, 需要一系列互相配合的舞步。 舞步就相當於信號, 有助於互相理解。 雙方的配合越好, 父母對寶寶的理解就越好。

Advertisiment
每個人都是引發他人行為的觸發器。

父母和寶寶的不同貢獻, 從寶寶這方面來看存在於他的自我調節能力, 從父母這方面來看則存在于他們對寶寶能力的本能支援, 從而使寶寶能夠繼續成長。 寶寶的行為受到氣質以及發育情況的影響。 而父母的性格、夫妻關係滿意程度和在原生家庭的經歷則會影響到父母的行為。 這也影響到了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和期望以及對親子關係的想像。

父母通常可以對寶寶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起到幫助作用。 必要時他們會用到自己的本能。 剛開始他們會為寶寶做很多事情, 因為寶寶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先學會。 父母可以憑直覺意識到寶寶的需求並作出相應的反應。

Advertisiment
寶寶感覺到舒適, 稍大些還會用微笑和目光來回應, 這樣又能促使父母產生滿足的情緒並發出正面的信號(表情、微笑、講話和體貼)。 用這種方式可以使寶寶和父母之間產生積極的相互關係。 雙方都感到滿足。 父母和寶寶能夠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 這樣就可以促進安全型依戀的發展。

那些行為調節很不成熟、帶有被父母認為難帶的氣質特徵的寶寶和其他寶寶的行為不同。 他們的入睡和醒來沒有規律, 父母備受折磨, 因為寶寶缺乏規律會讓他們筋疲力盡。 此外這類寶寶更容易不安和哭鬧。 他們常常發出負面的信號, 父母對其的反應自然和對正面信號的反應不同。 因為他們沒想過孩子這麼難帶, 因而感覺到失望和沮喪。

Advertisiment
他們為寶寶做的很多事似乎都沒有達到期望的效果。 這樣就陷入了以消極的相互關係為標誌的困境中。 父母和寶寶之間消極的相互關係又通過更加強烈的負面信號反應出來, 因為不愉快的感覺佔據了主要地位。 相互影響的行為最終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當寶寶哭鬧時, 父母只會圍著寶寶轉。 而當寶寶感覺好、安靜並且心情好的時候, 他們就會讓他一個人果著, 因為這是他們僅有的獲得平靜的機會。 另外他們也擔心, 如果這時候嘗試接觸他, 他又會馬上變得不滿。 這樣寶寶就學會了用哭鬧來引起關注, 父母對這種消極關係的維持負有責任。 因此就算父母感到困倦、疲乏和失望, 也應該嘗試在他心情好時和他互動,
Advertisiment
以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培養並維護這種正面關係。 這樣父母就可以幫助自己的寶寶將好情緒和關懷聯繫在一起, 將哭喊和休息時間聯繫起來。 如果父母在帶孩子時感到滿足並能享受這種過程, 那麼父母也會更加精力充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