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瞭解玩具的真實作用

在我們沒有孩子時, 看到市場上、玩具店有各種各樣的玩具賣, 就覺得很興奮。 想當初, 自己小時候趕的時候不對, 沒玩過什麼玩具。 其實當時也找不出什麼玩具。 現在不同了, 玩具的花樣繁多, 將來自己的孩子就不會重複父輩兒時的單調夢, 一定不愁沒玩具。

當我們有了孩子以後, 事情就並不象以前想像的那樣順利。

孩子剛從醫院接回家, 她大姨就送來了一大堆五彩繽紛的氣球, 接著就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親戚朋友帶著毛絨玩具、電子玩具、嬰兒鋼琴、慣性玩具等相繼而到。 一時間玩具成堆。 不到一歲就擁有了許多玩具。

Advertisiment
帶響的、帶亮的, 大的、小的, 能活動的、動不了的, 形形色色一大箱子裝不下。

為了不使孩子很快就對所有的玩具失去興趣, 我們事先商量好, 每次給孩子的玩具不超過三件, 她不愛玩了就換。 這樣算起來, 即使以後不增加玩具, 現有的玩具也夠她玩了。 因為來回換著, 孩子應該總覺得新鮮。

然而, 她好象故意要讓父母的計畫破產似的。 才九個月, 幾乎所有的玩具她都玩不了一會兒就失去了興趣。 最多能玩上半小時, 最少的只有幾分鐘, 甚至只拿一下就不再理會了。

玩具多也架不住不斷調換。 不多久她就把家裡的玩具玩了個遍。 沒轍了, 只好把以前玩過的玩具再給她。 心想, 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

Advertisiment
過不了十天半個月, 早該忘了以前是否玩過這玩具。 但出人意料的是, 小傢伙能記得似的, 玩過的玩具更不能引起她的興趣。 只在剛拿出來時興奮一下, 很快就不玩了。 就這樣調換玩具的頻率就更快了。 不久我們就為拿不出能哄孩子的玩具而發愁了。

正當我們猶豫是否給她再買些玩具時, 一次買菜回來, 孩子鬧騰, 順手洗了個茄子(去掉柄子)給她。 沒想到她對這個圓溜溜、黑乎乎的、不到三分錢的茄子卻興致勃勃。 捏一捏、敲一敲、滾一滾、拍一拍, 有時還把它放在腿下壓一壓, 玩得那麼專心, 玩得那麼開心。 如果我們有時間插手和她一道玩那個茄子, 那她更來勁了。 上午玩了下午也玩, 而且第二天接著還玩。 就這樣直到把這茄子玩蔫了。

Advertisiment

當我們與別的父母聊起這事時, 很快就引起了共鳴。 有的媽媽說:“你說怪不怪, 越是不讓他玩的東西他就玩得越來勁。 ”有位母親很坦率地說, 當她忙不過來的時候, 乾脆就給孩子一個飯鍋, 隨他乒乒乓乓地到處亂敲, 卻能對付半天。

專家們認為, “玩具”只是成人的用語。 因為, 成人首先把兒童的活動定義為“玩”。 於是, 在玩耍過程中的用具自然就成了“玩具”。 其實, 兒童, 特別是嬰幼兒的活動, 對於他們來說, 遠比成人認為的“玩”不知要重要多少。 他們的活動就是他們為了適應環境所從事的勞動。 從這個意義上講, 他們活動中的用具就不能再被看成是“玩具”了, 而應該被看成是工具——用於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工具。 可以說,

Advertisiment
嬰幼兒的活動對他們來說關係到個體適應的問題。 當然, 嬰幼兒在使用這些工具時是充滿了情趣、伴隨著愉快的情緒體驗的。

由於“玩具”是孩子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工具, 顯然, 孩子一出生就有這個需要。 因此, 從孩子出生時起就應該給她準備“玩具”。 我們回避“買”而用“準備”, 因為“玩具”不見得一定要“買”, 也可以自己做, 或“借用”。 這裡的“借用”不是指借別人的玩具來用。 而是把通常不被列入“玩具”類的物品̶

0;借用”作“玩具”。 上面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證明。

孩子愛“玩”是天性, 因為,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 他們需要去瞭解這個充滿著陌生事物的環境。 孩子是在“玩耍”過程中認識世界的。 而“玩具”起的是媒介作用。

Advertisiment
孩子在擺弄“玩具”的過程中, 逐漸掌握了不同事物的軟硬、大小、涼熱、顏色、方圓、光滑與粗糙等各種特性, 並由此熟悉環境中各事物的性能、功用等屬性, 從而達到認識世界和適應環境的目的。 因此, 就功用來說, 凡是能在小孩子認識外界過程中起到媒介作用的東西都是“玩具”。

由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對外界的認識程度不同, 運動能力不同, 能擺弄的物體也不同, 他們對“玩具”的需要也必然不同。 例如鍋、碗、瓢、盆對嬰幼兒來說是很不錯的“玩具”, 但對稍大些的孩子來說就不會感興趣了。 但又不能把玩具都劃分嚴格的年齡界限。 因為同一樣東西, 在不同年齡的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玩法。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例子:小嬰兒去“搶”哥哥姐姐的拼插玩具, 全然不理會自己的撥啷鼓和布娃娃。而五、六歲的哥哥姐姐卻喜歡這些撥啷鼓和布娃娃,把它們組織到自己的“過家家”的遊戲之中。

“多多益善”在孩子的“玩具”問題上並不合適。為孩子提供“玩具”的目的就是為他們提供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有用工具。工具不在多,而在於用。孩子可以擁有許多“玩具”但如果孩子不會“玩”這些“玩具”,那麼有和沒有就沒什麼兩樣。因此,玩具要少而精,這樣就可以調動孩子的想像力。如果一種“玩具”能被“玩”出許多新花樣,那麼,不僅充分發揮了“玩具”的作用,而且,還有利於孩子創造性的發展。當然,要保持孩子有為數不多卻又能使之感興趣的玩具有時可能是困難的。有些父母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的玩具一大堆,但其中只有極少數是他們喜歡的。有些新買來的玩具只玩一兩天,甚至一兩個小時就不玩了。孩子只是玩個新鮮。喜歡探索新奇的事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沒有必要對孩子的這一特點發出非議,卻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那就是將孩子多餘的部分玩具收起來,不讓她看見。過一段時間再拿給她,這樣她又會感到新鮮。並且你還可以看到她又有了新的玩法。如果這些東西不曾被收起來過,也許她仍是視而不見呢。

領悟了這一道理,再為孩子準備“玩具”就容易多了。鍋蓋瓶蓋、紙片紙盒、布條布塊、水果蔬菜、手電筒磁帶、杯子瓶子、飯碗飯勺、甚至糖果糕點等等,一切對孩子沒有危險的東西都能進入“玩具”的範疇。我們也不用再為孩子的玩具發愁了。

全然不理會自己的撥啷鼓和布娃娃。而五、六歲的哥哥姐姐卻喜歡這些撥啷鼓和布娃娃,把它們組織到自己的“過家家”的遊戲之中。

“多多益善”在孩子的“玩具”問題上並不合適。為孩子提供“玩具”的目的就是為他們提供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有用工具。工具不在多,而在於用。孩子可以擁有許多“玩具”但如果孩子不會“玩”這些“玩具”,那麼有和沒有就沒什麼兩樣。因此,玩具要少而精,這樣就可以調動孩子的想像力。如果一種“玩具”能被“玩”出許多新花樣,那麼,不僅充分發揮了“玩具”的作用,而且,還有利於孩子創造性的發展。當然,要保持孩子有為數不多卻又能使之感興趣的玩具有時可能是困難的。有些父母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的玩具一大堆,但其中只有極少數是他們喜歡的。有些新買來的玩具只玩一兩天,甚至一兩個小時就不玩了。孩子只是玩個新鮮。喜歡探索新奇的事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沒有必要對孩子的這一特點發出非議,卻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那就是將孩子多餘的部分玩具收起來,不讓她看見。過一段時間再拿給她,這樣她又會感到新鮮。並且你還可以看到她又有了新的玩法。如果這些東西不曾被收起來過,也許她仍是視而不見呢。

領悟了這一道理,再為孩子準備“玩具”就容易多了。鍋蓋瓶蓋、紙片紙盒、布條布塊、水果蔬菜、手電筒磁帶、杯子瓶子、飯碗飯勺、甚至糖果糕點等等,一切對孩子沒有危險的東西都能進入“玩具”的範疇。我們也不用再為孩子的玩具發愁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