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瞭解骨質疏鬆的相關知識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化疾病」, 會出現骨質減少及骨內微小結構脆弱, 導致骨骼無法負荷外力而發生骨折。 ㄧ般可分為二類:原發性(primary)與次發性(secondary)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稱退化性骨質疏鬆症, 病患屬於此類居多, 隨著年齡增加漸漸產生, 因此多見於老年人, 特別是停經後的婦女。 次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是由於疾病或藥物等原因, 造成體內鈣質流失, 此類較多見於青壯年時期。

骨質疏鬆症是悄然形成的, 許多人在發生骨折之後, 才警覺已罹患骨質疏鬆症, 因此實在不能輕忽大意。 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是針對高危險群預先防範,

Advertisiment
以下為常見之危險因數:(一)種族:白人、亞洲人的骨質密度低於黑人。 (二)生活型態:包括抽煙、酗酒、咖啡因過量、缺少運動、營養不良、維生素D攝取不足或低鈣高鹽飲食及蛋白質不足或過量者。 (三)性別:女性因骨質密度較男性低, 且在25歲以後, 骨密度便逐漸下降, 因此發生骨質疏鬆的機會自然較高, 而且女性在停經後骨質大量流失, 加上平均壽命較長, 故為男性之6至8倍。 (四)年齡及體質因素方面, 年齡愈大或體型愈瘦小者, 危險性也愈高。 (五)遺傳體質:有家族病史者。 (六)性腺功能不足:包括早發性停經或次發性停經者。 (七)藥物:如利尿劑、抗癲癇藥、類固醇、甲狀腺素、四環黴素、肝素、化學療法等。
Advertisiment

診斷骨質疏鬆症主要仰賴臨床儀器檢查, 目前健保局對骨質疏鬆症之診斷以DXA檢查結果為准, 根據Tscore

至於「超音波」由於方便性及價格合理, 頗多醫療院所用來篩選骨質疏鬆症, 但目前它只能測量跟骨(calcaneus)、指骨(phalangeal)、橈骨(radius)及脛骨(tibia)等部位, 且測量結果受諸多因素影響而出入頗大, 所以目前只具有大量篩選之參考價值, 無法成為診斷骨質密度之標準工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