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呼吸道疾病的患兒, 體溫高, 呼吸頻率加快, 體內容易缺水。 一些家長認定多喝水好, 於是不停地給孩子喂水, 其實這樣並不好。
如果家長已經給孩子喂了不少水, 嬰幼兒對家長的喂水動作有強烈的反抗意識時, 不要強求。 另外, 飯前最好不要喂水, 因為感冒的患兒消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飯前大量飲水, 會把具有消化功能的胃液沖淡, 影響消化功能。 所以, 家長給孩子補水的最佳時機是兩餐之間, 或是早晨起來, 也可在入睡前進行。
水的溫度不宜過燙, 23℃至24℃為佳。 另外, 不要等孩子要水喝,
Advertisiment
矮小兒童少吃鹽就等於補鈣
研究發現, 兒童血中鈉濃度越高, 個子越矮。 因為兒童對鈉吸收率比成人高, 即使血液中的鈉濃度屬於正常, 也會隨著鈉的累積程度不同, 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等產生不同影響。 同時, 鈉的濃度的上升會影響鈣的新陳代謝, 使身體發育遲緩, 個子矮小。
英國研究發現, 鹽的攝入量越多, 鈣的吸收也就越差。 這就是說, 少吃鹽就等於補鈣。 兒保專家強調, 所有矮小兒童每隔半年都要到正規醫院去化驗微量元素, 若發現血鈉值高於同齡兒童正常值以上, 應注意飲食清淡、多喝開水、及早防治疾病如營養不良等。
Advertisiment
嬰兒長時間哭泣可能損害大腦
英國育兒專家潘娜洛普·莉赫博士實施的最新研究顯示, 嬰兒長時間哭泣可能會損害大腦健康, 這一爆炸性結論或引發如何對嬰兒哭泣做出反應的大討論。
莉赫博士認為, 任由嬰兒哭泣不利於他們的健康, 以後出現各種問題的風險更大。 她宣稱, 這項研究證明長時間哭泣可能會損害發育中的大腦, 導致以後出現認知障礙。
據莉赫介紹, 持續哭泣會導致應激激素皮質醇分泌增多:“長時間哭泣產生大量皮質醇, 以致可能會傷害嬰兒大腦。 這並不是說, 嬰兒永遠不應該哭, 或是嬰兒哭時父母應該擔心。 所有的嬰兒都會哭。 不是哭泣對嬰兒健康不利, 而是沒有得到父母即時回應的哭泣。
Advertisiment
不過, 這項研究與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中心上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結論相矛盾。 該中心研究結果發現“可控哭泣”沒有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發育產生任何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