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矯正不良發音習慣 預防和治療口吃

“媽一媽”、“這、這……這是什麼?…‘唔, 那個……那個……”這種方式的語言表達, 就是我們俗稱的“結巴”, 即口吃。 這是一種語病, 主要表現為說話不流利, 重複字音, 特別是第一個字重複較多, 字音延長, 語流中斷或反復說一句轉介面語詞而不見連貫的話。 口吃是小兒比較常見的語言障礙, 多發生在2~5歲階段。

兒童口吃產生的原因很多, 與遺傳方面的因素有關, 也與大腦兩半球優勢或某種腦功能、語言器官功能障礙有關。 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 口吃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社會因素造成的, 如孩子小時受驚嚇、被嚴厲斥責或懲罰、家庭失和、環境突變、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致使壓力過大等,

Advertisiment
還有的是小孩子模仿口吃患者而形成的。 由於口吃影響到正常地與人交往, 所以, 口吃的孩子常遭人嘲笑而變得自卑、孤獨, 易激動和焦慮。 口吃也影響孩子的學習, 造成學習困難。 因此, 家長應及時發現孩子的口吃並予以糾正。

矯正口吃的辦法應是消除引起口吃的病理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 可帶孩子檢查一下是否是由病理因素引起的, 如語言器官閉塞、聲帶不正常或癲癇病等, 根據病情作出處理, 如果不是病理因素引起的, 那就要致力於消除引起口吃的心理社會因素。 例如, 不要過分注意或議論孩子的口吃。 有些家長在孩子要說話時就以憂慮不安的目光盯著孩子,

Advertisiment
生怕孩子言語結巴。 而這種態度與情緒往往會傳染給孩子, 使孩子以同樣的緊張心情感受到壓力, 在說話時更口吃了。 還有的家長當面訓斥孩子, 打斷孩子講話, 要求孩子立即糾正等。 這些方式、方法更不利於孩子口吃的矯正。 要多給孩子溫暖和關懷, 不要對其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期望, 儘量減少和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緊張的因素。 在糾正孩子口吃的過程中, 可採取如下一些方法:

為孩子創設輕鬆愉快的語言環境, 做孩子的忠實聽眾。 口吃的特點是一遇緊張情境便結巴, 家長應始終對孩子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 即使孩子語音出現不流暢, 也不要斥責、打斷, 讓孩子把完整的意思表達出來, 耐心傾聽孩子的話,

Advertisiment
多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 另外, 家長也要瞭解孩子語言發展的特點, 3歲左右正是孩子說話的起步階段, 語詞缺乏, 不會組織, 表達上容易出現混亂, 再現“啊”、“嗯”、“這個”、“後來”等聲音和重複現象, 這些現象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治白愈。 因此, 家長不能輕易下結論, 否則會強化孩子的語言障礙。

讓孩子多接觸他人, 創造與人言語交流的機會。 一般來說, 孩子並不是在所有的環境中或面對所有的人都會出現口吃, 他們往往在陌生的地方, 面對生人或當眾講話時口吃表現得較為嚴重和突出, 家長應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家人面前大膽講話, 然後引導孩子敢和來家做客的外人講話, 進一步引導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講話。

Advertisiment
在孩子說話結巴時也不要與外人當面議論、嘲笑、模仿孩子, 否則孩子的白尊心會受到傷害, 更不利於矯正口吃。

採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逐步矯正孩子的口吃。 矯正口吃的方法很多, 例如, 成人示範, 念出正確的發音, 讓孩子逐句逐字模仿;由易至難地訓練, 成人可先要求孩子講短語, 如果孩子能順利說出, 就給予鼓勵。 進而要求他講出完整的句子, 逐漸提高難度。 此外, 也可以通過讓孩子念短詩、兒歌、繞口令、複述故事等方式訓練語言的流暢性。 一般來說, 經過訓練, 大部分孩子的口吃都能治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