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矯正孩子丟三落四的招數

寶寶要是有丟三落四的毛病, 爸媽可是夠頭疼的, 該如何辦呢?
丟三落四的毛病普遍困擾著寶寶與爸媽, 面對這個毛病, 爸媽多是數落, 然而, 幾乎所有的數落都沒有什麼效果, 反而越說越頑固了。

環境是病因

所有的病都是有根源的, 治病的前提是要明白病因。

丟三落四是天生的嗎?肯定不是的, 完全是後天形成的一種不良習慣, 而所有習慣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 所以, 爸媽首先要分析寶寶壞毛病是怎樣養成的?才能對症下藥。

一般來說, 丟三落四的寶寶有這樣一些特徵: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粗心大意、毛毛躁躁、沒有檢查的習慣等。

Advertisiment
是記憶力出毛病了嗎?顯然不是, 這些丟三落四的寶寶用心記憶的時候並不差。 那麼, 是什麼出問題了呢?是環境, 例如總是包辦代替的環境, 總是過度保護的環境, 總是溺愛的環境等, 容易出丟三落四的寶寶。

治本有高招

可見治本的出路, 是找出環境的消極因數, 並且堅決撤銷這些消極因數。 例如, 不再代替寶寶收拾東西, 不再替寶寶做他自己能做的工作, 不再替寶寶的粗心大意“圓場”等。

為此, 這裡提供以下建議給各位爸媽:

幫助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

檢查是全方位的, 不是只檢查作業, 例如帶寶寶旅遊, 要讓寶寶檢查自己應帶的用品;生日會招待小朋友, 要讓寶寶自己檢查準備工作等。

Advertisiment
開始是提醒寶寶檢查, 甚至強迫寶寶檢查, 寶寶檢查過了, 爸媽一般不要再檢查, 讓寶寶做自我檢查的主人, 承擔自我檢查的後果。 要有意識地讓寶寶嘗到檢查好的甜頭, 也讓他嘗到檢查不好的苦頭, 從而增強檢查的自覺性。 以後逐漸減少提醒, 促使寶寶形成檢查的習慣。

教一些記憶技巧

例如幫助寶寶設置記事本, 養成每天記事的習慣(沒有書寫能力的用圖畫表示)。 例如説明寶寶用貼標記的辦法辨別物品, 將物品分類擺放, 貼上類別標記, 好取好放等。

自食苦果

必要的時候可採取“自然後果懲罰法”, 就是讓寶寶因丟三落四吃苦頭, 例如寶寶因丟三落四沒有帶上課的學習用品, 一定不要給他送去, 讓他因此吃苦頭。

Advertisiment
例如寶寶因丟三落四總是丟失文具, 一定不馬上給他買來, 讓他因此吃苦頭等。 從而痛定思痛, 對自己的毛病產生反感, 有利於增強寶寶改毛病的自覺性。

強化獨立性

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治本的出路, 要讓寶寶不喜歡依賴, 喜歡獨立, 增強獨立的能力。 例如, 培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能做的事情, 一定讓他自己做;讓寶寶管理自己的物品, 自己收拾東西, 一定不給寶寶收拾爛攤子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