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矯正胎位 孕媽可以使用的兩種方法

孕媽媽都希望能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 然而由於胎兒在腹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很可能出現胎位不正的現象。 雖然胎位不正是導致難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孕媽媽也不要太害怕, 在胎兒正式誕生前, 我們還是可以想辦法糾正胎位的哦!

為什麼會胎位不正呢?

許多媽媽在被檢查出胎位不正後, 充滿了疑惑:我明明啥也沒做, 怎麼胎兒位置就不正了?

胎位就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 懷孕8個月後, 由於胎兒的頭部比胎體重, 胎兒多是頭下臀上的姿勢, 有利於順利生產。 除頭位外, 其餘的胎位均為異常胎位,

Advertisiment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胎位不正”。

胎位主要受到子宮、骨盆、羊水以及嬰兒自身發育情況的影響。 胎位不正的發生原因, 與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外形、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鬆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雙角子宮或子宮內膈膜)等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 胎位不正有以下幾種類型:

臀位:胎寶寶先露出來的部位是臀部, 比較常見, 原因包括准媽媽早產、羊水過多、前置胎盤、骨盆狹窄、子宮肌瘤等。

橫位:胎寶寶先露出來的是肩胛骨, 發生率低於臀位, 原因包括前置胎盤、產道有腫瘤堵塞、胎兒畸形、羊水過多、雙角子宮、骨盆狹窄或經產婦等。

Advertisiment

複合式:胎寶寶先露出來的部位是胎頭、臀部、胎兒的手或腳, 發生率較低, 原因包括早產、骨盆狹窄、先露部過高合併早期破水。

顏面位:胎寶寶先露出的是臉部, 發生率和複合式相當, 原因包括骨盆不相稱、胎頭不能屈等。

額位:胎寶寶先露出的部位為前額, 不常見, 原因主要是胎頭與骨盆不相稱及胎頭不能屈。

枕後位:胎寶寶先露出的是胎頭的後腦部, 發生率相對而言比較高, 原因主要是由於頭盆不相稱, 男性骨盆的准媽媽較易發生。 產程開始時, 可能是枕後位, 大部分可以在產程中轉成枕前位, 如保持持續的枕後位, 就是難產, 醫生會根據當時的情況, 決定是需要陰☆禁☆道助產還是剖宮產來幫助准媽媽分娩。

Advertisiment

胎位不正的發生率與懷孕周數有關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懷孕周數有不同的發生率。 在懷孕五個月時, 約有33%的胎兒是屬於胎位不正的;而在八個月時, 胎位不正的發生率下降至8.8%;到了懷孕九個月時, 只有5%左右的孕婦被診斷為胎位不正。 這表示, 在懷孕中期發現胎位不正的胎兒, 大多會在足月時轉變成為正常的胎位。

別擔心!懷孕30周前, 不正的胎位可以自行糾正

通常, 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 只要加強觀察即可。 因為在懷孕30周前, 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 而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 胎兒有活動的餘地, 會自行糾正胎位, 在孕30周後大多能自然轉為“頭位”。 然而一般而言, 若在懷孕30-34周還是胎位不正時, 就需要矯正了。

矯正胎位

Advertisiment
孕媽可以使用的兩種方法

事實上, 由以上胎位不正的造成因素可以知道, 胎位不正可以說是無法預防的。 不過, 或許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矯正胎位。

1、側臥式

以往習慣左側臥睡的媽媽, 現在可以換右側臥睡了, 而原本習慣右側臥睡的則可以換成左側臥睡。 7天一個療程, 使不正的胎位得以矯正。

2、膝胸臥位式

這是准媽媽最常用的自我矯正方法, 簡便易行, 安全可靠, 效果顯著。

首先要解盡小便, 放鬆褲帶, 然後跪在鋪著棉絮的硬板床上, 頭放在床上, 臉轉向一側。

雙手前臂伸直, 手撐開平放於床面, 胸部儘量與床貼緊, 臀部抬高, 大腿與小腿成直角。 每日早、晚各1次, 每次1 5分鐘。 7天為一療程, 再複查胎位。

胸膝臥位將使胎臀退出盆腔,

Advertisiment
借助寶寶的重心改變, 使胎頭與胎背所形成的弧形順著宮底弧面滑動完成臀位轉為頭位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