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研究發現:家暴會改變娃的DNA

家暴會對孩子心理造成什麼傷害?面對寶寶各種淘氣, 難免有怒不可遏的情況, 於是大手難免會落在寶寶屁股上。 母嬰專家指出, 家暴會改變娃的DNA, 不僅會改變娃的一生, 還會遺傳給下一代!

家長們, Stop, 停下你們打娃的手!

一、家暴會改變娃的DNA!

近日, 來自杜蘭大學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 家庭暴力和兒時創傷甚至能夠在孩子的DNA上留下“疤痕”。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兒科學》期刊上, 是今年繼賓夕法尼亞大學關於家境潦倒和環境壓力的研究後, 又一篇關於逆境影響兒童端粒的研究。

研究小組對新奧爾良地區80個5至15歲的孩子進行了採樣分析。

Advertisiment
研究人員通過孩子監護人的報告判斷他們是否經受過家庭破裂和家庭暴力, 同時進行評估。 隨後, 他們測量了孩子們口腔上皮細胞的端粒長度, 並展開統計分析。 (端粒是染色體DNA末端一段高度重複的序列, 能保護其它的DNA。 端粒在染色體複製過程中逐次變短, 仿佛是細胞的壽命時鐘。 較短的端粒不僅可能暗示著短壽, 還與許多衰老相關的疾病, 如心臟病、糖尿病、認知衰退等相關。 )

統計結果顯示:不穩定或負面的家庭環境可能會減短兒童的端粒長度。

“在家庭層面的施壓事件——例如親眼目睹家庭成員受傷——所營造的環境能夠影響孩子細胞內的DNA, ”論文的第一作者, 杜蘭大學行為和神經發育遺傳實驗室的主任斯泰茜·德魯裡(StacyDrury)博士說,

Advertisiment
“這些孩子在生活中遇見的類似事件越多, 他們的端粒就越短。 這一相關性還是在控制了許多其它因素後得到的, 包括社會經濟地位、母親教育程度、父親年齡和兒童年齡。 ”也就是說, 無論家境如何, 父母怎樣, 在不同年齡的小孩中, 家庭的不幸都和端粒的減短相關。

此外, 研究還發現, 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程度負面事件, 如家暴、自殺或監禁, 之下, 女孩端粒變短的幾率更大。 而對於男孩, 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可能會“保護”他們。 在10歲以下的男孩中, 母親的學歷越高, 兒子越不容易受到影響。 這與數月前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

生命科學的發展使人們得以更深入地審視社會問題。

Advertisiment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幼年經受的挫折和動盪潦倒的家庭環境會對兒童的心理和生理帶來長期的消極影響。 這種影響之嚴重和深遠, 也不斷敦促著社會對此的關注。 德魯裡博士表示, 這項研究表明, 要減少兒時逆境對兒童帶來的長久的生物學影響, 家庭環境是個重要的干預目標。

二、家暴會對孩子心理造成什麼傷害?

1.自卑

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後, 還硬要孩子“認錯”, 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 事實上, 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 表面上看, 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 實際上, 他的抵觸情緒很大。 在被打之後, 他會不知所措, 惶惶不安, 久而久之, 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 經常挨打的孩子, 自尊心受到損害, 產生自卑, 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2.無助

有的家長打過孩子後, 又覺得心痛後悔, 反過來又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 甚至抱著孩子痛哭, 並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 這種情況, 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 但是時間一久, 他也就習以為常了。 經常挨打的孩子, 會感到孤獨無援。

3.暴躁

由於孩子模仿性很強, 在家裡父母打他, 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 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 長大後, 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 家長打孩子, 其實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父母粗暴高壓, 會導致本來性格倔強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 進而變得性情暴躁,

Advertisiment
行為粗野, 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 對別人施暴, 難建良好的人際關係。

4.孤獨

經常挨打的孩子, 會感到孤獨無援。 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 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會自感“低人一等”, 顯得比較壓抑、沉默, 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 這樣的孩子往往不願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 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 性格上也顯得孤獨。

5.撒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 久而久之, 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 能瞞則瞞, 能騙就騙, 因為對孩子來說, 騙過了一次, 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 可是孩子說的謊話, 往往站不住腳, 很容易被家長發現。 為了懲罰孩子說謊, 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 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

6.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這為他將來走向社會埋下了一顆“懦弱”的種子!

7.固執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越打強勁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離家出走、翹課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三、如何避免家暴?

首先父母要經常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讓父母和孩子能夠相互理解。身為父母更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者。

其次父母要拿出足夠的關懷給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真心愛他們,真心為他們好,是最關心他們的人,這樣即使偶爾被父母打罵了,孩子也會想到平時父母的好,他們會想到這次真的做錯了,真的讓父母傷心了,從而產生一種自我悔悟的心理。

再次父母要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人來看待,在人格上與孩子建立起對等的尊重,不能倚仗自己成年人的體魄“欺壓”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作為“聖旨”理所當然地向孩子傳達和要求。

最後,要重在獎賞,罰須有度。獎勵和懲罰是教育孩子的兩種相輔相成的方式,二者應各盡其用。在實際的應用上,家長應該注重獎勵,多表揚,多鼓勵,在懲罰孩子的時候要講求方法,不能過度,不能嚴重傷害孩子的身體和心靈,懲罰之後還要做好相應“補救”工作。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家暴會改變娃的DNA。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的成長教育,我們要注意以上的事項,避免對孩子實施家暴。

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

6.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這為他將來走向社會埋下了一顆“懦弱”的種子!

7.固執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越打強勁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離家出走、翹課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三、如何避免家暴?

首先父母要經常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讓父母和孩子能夠相互理解。身為父母更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者。

其次父母要拿出足夠的關懷給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真心愛他們,真心為他們好,是最關心他們的人,這樣即使偶爾被父母打罵了,孩子也會想到平時父母的好,他們會想到這次真的做錯了,真的讓父母傷心了,從而產生一種自我悔悟的心理。

再次父母要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人來看待,在人格上與孩子建立起對等的尊重,不能倚仗自己成年人的體魄“欺壓”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作為“聖旨”理所當然地向孩子傳達和要求。

最後,要重在獎賞,罰須有度。獎勵和懲罰是教育孩子的兩種相輔相成的方式,二者應各盡其用。在實際的應用上,家長應該注重獎勵,多表揚,多鼓勵,在懲罰孩子的時候要講求方法,不能過度,不能嚴重傷害孩子的身體和心靈,懲罰之後還要做好相應“補救”工作。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家暴會改變娃的DNA。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的成長教育,我們要注意以上的事項,避免對孩子實施家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