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隨著年齡增加, 卵巢在每次排卵時容易排出兩個卵子, 它們各自與精子結合後, 就形成了最常見的異卵雙胞胎。
不過, 這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相比高齡產婦的風險而言, 容易懷上雙胞胎這點好處就不足為道了。 35歲以上懷孕不僅容易生出“唐氏兒”, 對母親的身體健康也是極大挑戰。 所以, 想生雙胞胎也千萬別等得太晚了, 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 才是正道。
促排卵藥≠生子藥
促排卵藥物導致的懷孕中雙胞胎出生率高達15%, 但這類藥物不一定能保證懷孕, 並可能產生副作用, 且費用不菲。
Advertisiment
既然依靠高齡優勢生雙胞胎不一定靠譜, 那些明星媽媽真的是自然懷孕生下寶寶麼?她們是否採用了促排卵藥物或輔助生殖技術?這些疑問的真實答案恐怕只能依靠媒體敏銳的情報搜集能力來提供。 這裡我們只八卦一下這些藥物或技術與生雙胞胎的關係。
先說說促排卵藥物。 目前使用的促排卵藥物主要有克羅米芬、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和溴隱亭, 前三者通過調節體內排卵相關的激素水準促進排卵, 後者適用于因高催乳素血症無排卵的女性。
其中克羅米芬價格相對低廉、口服方便, 促排卵有效率可達80%, 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促排卵藥物, 適用於大腦性激素調節中樞正常的不孕患者。
有人說,
Advertisiment
最令人關注的是, 這類藥物造成多胎妊娠的機會也很大, 據統計, 此類藥物導致的懷孕中雙胞胎出生率高達15%, 三胎甚至多胎妊娠的機會也有3%。
看到這裡, 想生雙胞胎的媽媽們是不是會很興奮地想, 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生子妙方?打住, 應該明確的是, 促排卵藥物是醫學上治療女性不孕症的一種方法, 主要用於幫助因排卵障礙而不孕的女性獲得做媽媽的機會, 絕不是想吃就吃的。
促性腺激素這類藥有可能造成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
Advertisiment
另外, 促排卵藥物的費用不菲。 網路提供的資料顯示, 即使最物美價廉的克羅米芬每個週期的花費也在100-1200美元不等(包括用於監測服藥週期所使用的B超、血液檢查等產生的開銷), 注射用促性腺激素的費用更是高達1500-6000美元。
而且促排卵藥物只能促進排卵, 卻不一定能保證懷孕, 這意味著在成功懷孕之前可能會經歷多個週期的治療,
Advertisiment
輔助生殖技術的風險
有些夫妻會要求醫生向子宮內植入多個胚胎, 保證一次成功, 從而可能導致多胎。 這對孕婦的身體將是很大挑戰。
再來說說輔助生殖技術。 輔助生殖技術主要包括人工授精、體外授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他衍生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用人工方法做紅娘, 説明卵子和精子約會、結合, 並穩妥地在子宮內定居。
這些技術給眾多家庭帶去了孩子歡樂的笑聲, 也逐漸提升了雙胞胎的出生率。 過去十幾年間, 已經有無數研究證實了雙胞胎出生率增高與輔助生殖技術運用之間的相關性。
雖然這一相關性的存在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Advertisiment
為了保證成功率, 通常每次會多培育一些胚胎, 父母可以選擇將其中一部分胚胎冷凍保存起來, 第一次懷孕失敗後, 取出冷凍的胚胎再次植入。 有些求子心切的夫妻會要求醫生向子宮內植入多個胚胎, 保證一次成功, 這就可能發生雙胎或者多胎懷孕。
雖然美國生殖醫學會在2008年頒佈指南, 推薦生殖醫生對35歲以下女性每次僅植入一個胚胎, 最多不超過兩個, 但指南畢竟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許多夫妻為懷上孩子不惜一擲千金, 在患者強烈要求和巨大的利益誘惑下, 許多生殖醫生會同意多植入一些胚胎。
這可能導致非常誇張的結果。紐約時報2009年曾報導過一篇新聞,一名生殖大夫向一個33歲女性子宮內植入了6枚胚胎,其中兩枚還繼續一分為二,結果這個女性生下了八胞胎!是不是很震撼!
許多生殖醫生會同意多植入一些胚胎。這可能導致非常誇張的結果。紐約時報2009年曾報導過一篇新聞,一名生殖大夫向一個33歲女性子宮內植入了6枚胚胎,其中兩枚還繼續一分為二,結果這個女性生下了八胞胎!是不是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