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破壞大王的自白:你不懂我的頑皮

父母常會覺得寶寶是個“破壞大王”。 尤其是男孩子, 這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 那麼, 寶寶破壞行為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小勇今年剛滿3周歲, 是個性格溫和可愛的小男孩。 可是, 即便溫和的小勇, 也常常會在家裡搞破壞。 媽媽正在洗衣服, 轉眼工夫, 發現小勇把洗衣液倒掉了半瓶, 正把洗手液往洗衣液的瓶子裡灌。 爸爸買了一盆花放在陽臺上, 沒過兩天, 小勇便把剛發芽的花從花盆裡揪了出來。 類似的事情一籮筐, 在爸爸媽媽眼裡, 這小傢伙現在最擅長搞的就是“破壞”工作了。

自白1:我的破壞完全是無心之失

Advertisiment

隨著寶寶的成長, 他們逐漸學會了五指分化的抓握動作, 不過, 對於小一些的寶寶來講, 他們的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發育都還不完善, 所以, 動作的力量性、手腦協調性都不好。

因此就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寶寶剛剛拿起一件物品, 便會“啪”地一下扔在了地上。 有時也會出現諸如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杯子, 打碎了瓶子等等情況。 有些時候成人會把寶寶的這些舉動誤解為搞破壞。 實際上, 對於寶寶來講, 這種“破壞”完全是無心的。

爸媽看過來:

不要對寶寶碰翻東西或扔掉東西抱有過於關注的態度, 也不要斥責。 寶寶剛開始扔東西的時候是一種無意識行為, 如果你再三強調或者斥責的話, 會使這件事情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Advertisiment
他可能會覺得可以用扔東西的方式引起媽媽的關注。 此時, 父母不妨利用這樣的機會, 引導寶寶承擔一些責任。 比如把摔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 或者把弄到桌子上的水用抹布擦一擦。

自白2:我在開展探索之旅

寶寶在出生前一直生活在媽媽的子宮裡, 既聽不見聲音, 也見不著光亮。 生活在羊水中, 像宇航員一樣, 一直處於失重狀態, 受到了良好的保護。 出生後, 寶寶來到了這個世界, 聲音、光亮、顏色、氣味等種種刺激對寶寶來講都是既陌生又新奇的。

因此, 兒童對於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探索欲, 由自天然。 特別是寶寶2歲以後, 開始主動接觸和認識外界的一切, 對於自己遇到的東西, 他會利用摸一摸, 嘗一嘗,

Advertisiment
聞一聞, 偶爾也會摔一下的方法, 來看看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

小勇把洗手液倒在了洗衣液的瓶子裡, 細問原因, 才知道, 原來他看了電視裡科學家做實驗就是拿著瓶子倒來倒去, 還能透過玻璃瓶看到色彩的變化, 所以也要試一試。 把長在花盆裡的花拔出來, 只是因為他想看看花兒埋在土裡的部分究竟長得是什麼樣。

爸媽看過來:

好奇心和探索欲是需要得到鼓勵和尊重的。 不過, 為了避免一些危險和不必要的麻煩, 父母需要在家裡做一些準備。

比如, 把諸如刀、剪或帶棱角和堅硬質地的物品收藏好或者放到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在寶寶活動的空間範圍內, 放一些柔軟、耐摔的玩具, 可供他盡情探索。 除此之外, 在這個時期,

Advertisiment
可以逐漸引導寶寶建立什麼東西可以碰, 什麼東西不可以碰的概念。 比如, 他可以拆毛絨玩具、小汽車, 但是卻不能拆筆記型電腦。 更好的辦法是, 父母也帶上好奇心, 和寶寶一起探索。

自白3:我想讓你看到我

媽媽正在電腦旁寫方案, 征征跑過來, 一把抓起了電腦桌上的一張紙, 拿在手裡撕碎了。 “征征, 這是媽媽剛寫的文案, 你怎麼能撕碎呢?!”媽媽憤怒地朝征征吼了起來。 可是, 小傢伙卻根本不理會。 沒過多久, 他又跑到臥室, 翻出媽媽的口紅在梳粧檯上亂畫。

很明顯, 征征的破壞行為是帶著情緒的, 並且, 破壞的物件都是指向了媽媽比較重要的物品。 此時, 他很有可能是某些需求沒被滿足, 而故意用破壞的行為吸引媽媽注意。

Advertisiment

爸媽看過來:

對於寶寶來講, 父母對自己的忽視比責駡更難以忍受。 所以, 當寶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時, 便會通過搞一些破壞吸引父母的注意, 哪怕破壞行為換來的是責駡。 父母要及時與寶寶溝通, 瞭解寶寶的心理需求, 並及時調整自己與寶寶的相處方式, 給予他更多的關懷與關注。

自白4:我想模仿, 只是有點笨拙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 通常, 寶寶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做的事情, 他們也會照著大人的樣子機械地模仿。 比如, 有的寶寶見媽媽每天早上塗口紅, 所以, 也會悄悄地拿起口紅往臉上塗, 但是, 通常都會塗成個大花臉。 看到媽媽用肥皂水擦桌子, 他可能把洗手液倒得滿桌子都是, 再用抹布擦。

爸媽看過來:

對於寶寶的模仿行為, 父母不要加以指責,而應該告訴他事情的利與弊,並且教給他相關的知識,使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父母不要加以指責,而應該告訴他事情的利與弊,並且教給他相關的知識,使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