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破解“一哭就給”的安全感迷思

有一種育兒法主張, 寶寶每次哭時, 就表示他有需求。 我稱這為「一哭就抱」或「一哭就給」理論, 它指出寶寶哭時若無人理會, 寶寶的需求就無法滿足, 而且寶寶會變得沒有安全感。

從很多方面來說, 這種主張並不合邏輯。

很明顯地, 寶寶每次哭, 就表示有「要求」, 不過, 真的所有的「要求」都是「需求」嗎?

這種「一哭就給」的理論, 無法讓父母分辨寶寶不同的哭鬧, 也不能幫助父母認清孩子真正的需求。 事實上, 父母若聽從這種教導, 後果反而是讓孩子更沒有安全感。

前面提到的讀者問題, 寶寶很明顯是在「要求」媽媽時時刻刻都得關注他,

Advertisiment
但是這種「要求」已經變成強求了。 除非媽媽一直和他玩, 不然他就抱怨哭鬧, 直到媽媽順他的意為止。 用哭鬧來要求和操縱別人, 與用哭鬧來表達痛苦或害怕, 兩者有極大的不同。 把所有的哭鬧都混為一談, 是毫無道理的。 孩子害怕或痛苦時, 真正的需求是被人安慰, 但是對一個強求的孩子來說, 他真正需要的是學習滿足, 並且停止要求別人事事順著他的意。 父母向強求的孩子屈服時, 會導致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 也不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有讀者告訴我, 牙牙學步的寶寶整天黏著媽媽, 哭哭啼啼地要媽媽和他們玩。 這些孩子還沒發現, 他們其實可以自己玩得多開心。 他們一心以為只有爸爸媽媽陪他們時,

Advertisiment
他們才能玩耍, 結果錯失了其他的樂趣和創意。

有些孩子的情況是:父母什麼都聽他們的, 他們要什麼就有什麼。 請大家觀察一下, 這種孩子的情緒穩定嗎?還是他不斷地要求這要求那, 卻總是無法滿足呢?最重要的是, 他真的快樂嗎?對孩子百依百順的父母, 最後會讓孩子變得既沒安全感又不快樂。

愛孩子的父母, 絕對不會被孩子的哭鬧收服, 以致於把不好的東西給孩子。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都知道, 他只要哭鬧或大發脾氣, 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

清楚分辨孩子的要求與需求

父母必須有智慧看清什麼對孩子最好。 孩子當下的要求, 不該完全推翻父母的判斷。

我先生有次講道時, 提到一件往事:Joel 和我初為父母時,

Advertisiment
有一天開車在車水馬龍的高速公路上。 那時老大系在車子後座的兒童安全座椅上, 因為他的尿布髒了, 正使盡力氣尖叫。 Joel 和我聽著他的尖叫聲在小車內迴響, 兩人心裡都難過極了。 很明顯地, 寶寶極度不舒服, 希望我們馬上幫他換尿布。 我們整顆心都懸在他身上, 恨不得立刻滿足他的需要並且安慰他, 但是 Joel一邊開車, 一邊做了清楚的決定:「我現在就可以把車子停在路肩, 幫他換尿布, 換完尿布, 寶寶就舒服又滿足了。 但是現在高速公路上的車這麼多, 車速又這麼快, 我如果把車停到路肩, 我們都會很危險, 所以我決定把車開回家再換尿布。 接下來的十分鐘, 寶寶會不停地尖叫, 但是我決定要開到一個能確保寶寶安全的地方後,
Advertisiment
才幫他換尿布。 」

寶寶當然完全不懂爸爸刻意做的決定, 他一心一意只想要馬上脫離痛苦, 但是他的爸爸在那一天以及他接下來的人生中, 都一再地選擇了對他最好的決定, 而不只是滿足他當下的要求。 隨著時間過去, 他將會慢慢信任爸爸, 因為爸爸總是堅持做對他最好的事, 讓他很有安全感。

所以, 我們回頭來談這位元讀者的情況:我不是建議他忽略寶寶, 但是當寶寶企圖操縱媽媽時, 媽媽就不要理會和回應寶寶的行為。 如此一來, 媽媽就能給孩子一個寶貴的禮物:學會知足。

我們的小孩在四、五歲之前, 玩耍時間常常都是自己玩, 玩得可盡興呢!蹣跚學步的寶寶, 常會搖搖擺擺地從一個房間晃到另一個房間找玩具來玩,

Advertisiment
自得其樂。 有時他們看到姊姊做功課, 也會自己找幾張紙來, 假裝在紙上塗塗寫寫。 他們會抱著動物玩偶走來走去, 小腦袋瓜裡想像著動物的故事, 或是坐在滿地的樂高積木中, 花好幾個小時堆疊東西。 他們也會坐在鋼琴前自彈自唱, 我幾乎不用替他們找樂趣。 我最大的喜樂之一, 就是聽寶寶哼哼唱唱的可愛童音, 從家中不同的角落傳來。 先生和我看到小寶貝玩得那麼全神貫注時, 常會驚奇不已, 用台語對彼此說:「伊就沒閑ㄟ!」(他真的很忙)。

我們的老五現在兩歲了, 每次他搖搖擺擺地走到我旁邊時, 我都會忍不住對他又親又抱, 有時也會停下手邊的工作, 好好的擁抱他一會兒, 和他玩一下, 或是一起讀一篇故事。 有時我們會聊聊天,然後我會告訴他,我得繼續做家事了,他就說:「OK, goodbye.」。他走出我房間時,我們會送彼此好幾個飛吻,然後他就去下一個地方探索了。一天下來,我大概會有一兩次坐在地上,和他玩球、到處追著他玩,或是和他一起跳舞、讀故事書。如果可以,我會讓他和我一起做家事,但當我去做其他工作時,他就會回去自己玩,他從不抱怨。他已經發現,就算沒有和媽媽一起玩,還是可以玩得很開心!重要的是,他天天都快樂又滿足。

孩子到了四、五歲時,開始需要比較多管道來訓練腦力,所以我也會開始刻意教他們閱讀、數學和鋼琴。

有時我們會聊聊天,然後我會告訴他,我得繼續做家事了,他就說:「OK, goodbye.」。他走出我房間時,我們會送彼此好幾個飛吻,然後他就去下一個地方探索了。一天下來,我大概會有一兩次坐在地上,和他玩球、到處追著他玩,或是和他一起跳舞、讀故事書。如果可以,我會讓他和我一起做家事,但當我去做其他工作時,他就會回去自己玩,他從不抱怨。他已經發現,就算沒有和媽媽一起玩,還是可以玩得很開心!重要的是,他天天都快樂又滿足。

孩子到了四、五歲時,開始需要比較多管道來訓練腦力,所以我也會開始刻意教他們閱讀、數學和鋼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