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破解寶寶的8種難搞行為

破解寶寶的8種難搞行為

難搞行為one:害羞

認生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發展階段, 有些長大后自然會減低, 有的則會持續一生;這與寶寶個人的氣質有關, 觀察幼兒可以發現, 有些活潑外向, 有些則容易害羞, 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喔!

破解法:

寶寶害羞, 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 不必急于矯正, 但如果害羞過頭, 父母就得找出問題所在, 并積極解決!一般來說, 造成寶寶害羞的原因有二種, 其一是自身因素, 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與孩子身材過胖、過瘦、身體有缺陷, 或是覺得自己長的不好看有關。 家庭因素則可能是父母要求過高,

Advertisiment
或過度保護, 例如, 父母如果萬事要求完美, 可能使小孩因經常擔心事情做不好而挨罵, 產生膽怯或害羞的情緒;而過度保護, 則會使小孩難以克服陌生焦慮, 害怕與人接觸, 長久下來, 可能會使小孩產生自卑的性格, 有礙發展。

若寶寶有過度害羞的毛病, 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 專家建議, 此時父母應多鼓勵小孩與同儕接觸, 并多讓小孩有表現的機會, 以贊美、鼓勵來代替責罵, 讓寶寶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被喜愛的, 讓其在安全感的環境下, 建立自我價值。

難搞行為two:模仿

模仿是社會行為的重要部分, 與學習問題解決能力有極大的關聯, 也是檢視幼兒心智成長的重要依據。 專家解釋,

Advertisiment
嬰兒約到三、四個月大時, 才真的會模仿, 如模仿媽媽的各種動作等, 期待與媽媽建立關系。

等小孩大些, 約四歲左右, 就會開始展開模仿游戲, 瘋狂地模仿周圍的人, 并顯得樂在其中, 常見的有借由模仿父母舉止等行為, 來了解成人的世界, 或表達自己的感受。

破解法:

雖然早期的嬰兒模仿只是一種反射驅使行為, 不是真正的模仿, 但父母還是可多與孩子互動, 如張嘴、吐舌等。 可提供寶貝有趣的刺激, 有助于開啟寶寶頭腦的新連結, 為接下來的發展程序奠定基礎。

難搞行為three:競爭

處于嬰兒時期的寶寶, 并不真的具有攻擊或競爭的意圖, 其注意力的焦點多半為玩具。 寶寶經常會去搶別人手上的玩具, 有趣的是, 當玩具到手后,

Advertisiment
他可能馬上就扔掉不要了, 轉而再去搶別人手上的另一個玩具。

待成長至幼兒時期, 寶寶就會有明顯的競爭意圖, 在言語上或游戲時, 會想超越其他人, 專家說, 如果仔細聽小孩的對話, 常會聽到甲寶寶炫耀說:“我有玩具槍, 你沒有。 ”乙寶寶想都沒想就回說:“我也有, 昨天媽媽才買給我的, 比你的新, 而且更棒。 ”事實上, 乙寶寶的媽媽可能根本就沒有買玩具, 但寶寶會為了與他人比較、競爭而撒謊。

破解法:

專家說明, 幼兒時期的寶寶有種的舉動是很正常的行為。 當幼兒期的寶寶為了強過他人而撒謊時, 家長不可斷然地認定小孩有撒謊的壞習慣, 應先搞清楚, 孩子為什么說謊?再來判定。 面對孩子的競爭行為, 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Advertisiment
若鼓勵良性競爭, 可以促進幼兒自尊的形成, 及成就動機;但反過來說, 若經常教導孩子, 一定要考100分、爭第一, 反而會使幼兒流于惡性競爭的不好習慣中, 不得不小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