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硬腫症發病後父母該如何處置

新生兒硬腫症是由於寒冷損傷、感染或早產所致的一種疾病。 患病的小兒出生後出現皮膚和皮下脂肪硬化、水腫, 表現為全身皮膚發涼, 肌肉硬腫, 或伴哭聲低微、吸吮困難等特徵。 本病常見於1個星期以內的初生兒, 尤其是早產兒、體弱兒更為多見。 寒冷季節發病率較高。 本症若硬腫面積大, 全身症狀嚴重, 則預後不良, 病死率高。 那麼硬腫症發病後父母該如何處置?

1西藥

複溫。 複溫是治療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方法有多種, 輕者可放在26℃~28℃室溫中, 1小時後置28℃暖箱中, 每1小時提高箱溫l℃, 至30℃~32℃, 使皮膚溫度達36℃左右。

Advertisiment
也可因地制宜, 採用其他各種保暖和複溫方法, 在12~24小時內使體溫恢復正常。

有肺出血者應立即去醫院治療, 早期給予氣管內插管, 進行正壓呼吸治療, 同時積極治療引起肺出血的原因。

如有迴圈障礙或休克體征時病情危重, 應及時住院搶救, 給予擴容、糾酸。 經化驗確定為DIC及高凝狀態時, 立即使用肝素。 有急性腎衰表現的新生兒, 在尿少或無尿時可給速尿並嚴格限制液量。 併發高鉀血症時, 應限制鉀的攝入。

控制感染, 可根據感染的性質合理選用抗生素。

2中成藥

生脈注射液:5毫升,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中, 靜脈滴注, 每日1次。 用於陽氣虛衰證。 應由專業醫護人員施用。

複方丹參注射液:每次每千克體重0.l~0.3毫升,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30毫升中,

Advertisiment
靜脈滴注, 每日2~3次。 用於寒凝血瘀證。 應由專業醫護人員施用。

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每日每千克體重6~10毫克, 最大不超過20毫克,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80~100毫升中靜脈滴注, 每日1次, 10日為1個療程。 用於各種證型。 應由專業醫護人員施用。

3簡易方藥

紅參1克加水100毫升久煎, 取汁30毫升, 每次10毫升, 每日3次, 口服。 用於陽氣虛衰證。

4外治療法

當歸、紅花、川芎、赤芍藥、透骨草各15克, 丁香9克, 草烏、乳香、沒藥各7.5克, 肉桂6克。 研末, 加羊脂100克, 凡士林900克, 拌勻成膏。 調均勻塗於紗布上, 加溫後, 敷於患處, 每日1次。 用於陽氣衰弱證。

生薑、生蔥、淡豆豉各30克。 研細混勻, 熱敷於局部。 用於寒凝血瘀證。

5針灸療法

針刺:關元、氣海、足三裡, 針後加灸。

溫灸:局部用艾條溫灸。

6推拿療法

Advertisiment

萬花油推拿法:萬花油含紅花、獨活、三棱等20味中藥, 功效為消腫散瘀、舒筋活絡。 撫法、摩法、搓法可理氣和中, 舒筋活血, 散寒化瘀, 興奮皮膚末梢神經, 擴張毛細血管, 使血液向周身回流, 改善皮膚溫度。 其中, 雙下肢腫明顯者用撫、摩法, 整個雙下肢似硬橡皮狀伴有水腫者用撫、搓兩法。

7預防護理

做好孕婦保健, 儘量避免早產, 減少低體重兒的產生, 同時防止產傷、窒息、感受寒冷。

嚴冬季節出生的新生兒做好保暖, 調節產房內溫度至20℃左右, 尤其注意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保暖工作。

出生後7日內的新生兒, 應經常檢查皮膚及皮下脂肪的軟硬情況, 加強消毒隔離, 防止或減少新生兒感染的發生。

患兒衣被、尿布應清潔柔軟乾燥, 睡臥姿勢須勤更換,

Advertisiment
嚴防發生併發症。

應給足夠能量, 促進疾病恢復, 對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兒, 可用滴管餵奶, 必要時鼻飼, 或靜脈點滴葡萄糖注射液、血漿等。

愛心提示

硬腫症是比較重的新生兒疾病, 一般應住院治療, 如果硬腫僅影響大腿和臀部, 只硬不腫, 皮膚顏色蒼白, 範圍比較局限, 可以在家治療。 一旦發現小兒體溫不升, 硬腫範圍大, 併發肺出血、休克和DIC時應立即住院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