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些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 不善交往”, 擔心這樣下去, 孩子長大了在社會上“吃不開”。 其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 每個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 孩子的交往潛力很大, 就看您怎麼培養!
測測孩子的社交能力
2~3歲
1、會說“謝謝”、“再見”、“晚安”等問候語;
2、能與爸爸、媽媽等親人表示親近;
3、能對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內的老人表示禮貌;
4、至少擁有一個友誼已維持了3個月以上的朋友;
5、能主動歡迎來訪的小朋友;
6、能微笑著和客人說話。
3~4歲
1、至少擁有一個好朋友, 而且友誼已保持了6個月以上;
Advertisiment
2、掌握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至少10種不同的稱謂;
3、能夠根據來訪的陌生客人的年齡、衣著、裝飾等因素準確稱呼叔叔、公公、阿姨、哥哥、姐姐等(正確率應在80%以上);
4、能對包括幼稚園老師、鄰居在內的長輩表示尊敬;
5、願意把自己的食物或玩具讓小朋友分享;
6、能用溫和的口吻說話。
4~5歲
1、能自然地和異性小朋友接觸, 甚至還樂於跟大人交朋友;
2、當小朋友有困難時, 能主動提供幫助;
3、如果做錯了事情, 會主動認錯或向對方說“對不起”;
4、如果父母雙親生病, 能主動表示關切;
5、當大人不在家時, 能恰當地接聽打給大人的電話;
6、學會了與人商量的初步技巧。
5~6歲
1、已經擁有至少1個可以交心的知己, 並注意學習小夥伴的長處;
Advertisiment
容地原諒對方;
3、會祝賀小夥伴取得的成功或成績, 並由衷地感到高興;
4、能分擔別人的不幸或痛苦;
5、對乞丐、流浪者等地位低下的人也能表示應有的尊重;
6、學會了“察言觀色”, 即開始理解他人傳達的非語言資訊, 如表情、語調、手勢、眼光等。
這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對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建議。 乍看之下, 也許您會覺得上面這些測試題, 孩子太容易做到了, 其實真是這樣嗎?隨著心理學理論的發展, 我們以往認為的一些常識成了您瞭解孩子交往能力的誤區。
重新認識孩子的交往能力
誤區一:朋友越多越好
從上面的測試題中, 我們可以看到, 讓孩子擁有至少一個固定交往的朋友有多重要。 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 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狀態,
Advertisiment
誤區二:孩子大聲說話, 能給人開朗的感覺, 這就是“會交際”
大聲嚷嚷並不比用溫和的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 孩子和新夥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礎, 例如彼此真誠對待、能和朋友分享、能愉快地玩在一起等。 在孩子的交往中, 能不能維繫友誼才是問題的關鍵。
誤區三:孩子還小, 禮貌不周全沒關係
孩子待人接物的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 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 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
Advertisiment
誤區四:認識新朋友才是“交際”
孩子的“交際”不是成人的“公關”, 認識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但和家人的和諧相處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的, 讓孩子學會和家人和諧相處是他人際交往的基礎。
誤區五:孩子應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有時候會聽到一些父母這樣訓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們希望孩子結交“聰明”的小朋友, 這些家長認為“聰明”就是學習好, 例如識字多或英語說得好。
其實, 這些家長在無意中也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思想, “聰明”就是學習好, 不值得和那些在學習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 也不值得對別人付出同情心。
的。
Advertisiment
誤區六:家長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家長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得比較好面子, 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 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 有個媽媽虛榮心很重, 每當她帶著孩子見到熟人, 孩子還沒有說話, 媽媽就先開了口:“我們家孩子膽子比較小, 內向, 羞怯。 ”其實, 媽媽就是擔心孩子說話笨嘴笨舌, 說得不得體而讓她沒面子。 這樣一來, 孩子本來想要說的話也不敢講出口了。
當家長代替孩子交往的時候, 實際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謂的“尊嚴”和“面子”。這樣做,家長雖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卻損失了可貴的交往機會。
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心理學家所做的研究表明,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個人的成功只有15%依賴我們的智商,而85%卻是來自非智力因素。在眾多非智力因素中,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僅如此,良好的人際關係本身也是我們快樂的一部分。所以,幫助孩子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而且還能增加孩子的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讓孩子學習與陌生人說話
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與陌生人說話,理由很簡單也很充分:與陌生人交往不安全。所以,我們經常見到的情形是:傍晚時分,爸爸或媽媽和自己的孩子在社區的綠地上玩耍。
事實是,只有與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在社區的綠地上,父母完全可以放手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讓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
◎引導孩子購物
3至7歲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購物。例如讓他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與售貨員交流的時候,也學習了與人溝通的技巧。
如果孩子一開始有困難的話,媽媽可以在一邊鼓勵,教孩子說“請售貨員阿姨拿一下那個玩具狗”、“請問要付多少錢”、“謝謝”等話,漸漸地讓孩子自己能開口說。
◎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
現代父母常有一個誤區,就是想時刻保持一個整齊完好的家。所以,家長們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來家玩,最多也是在社區裡簡單交往。如果家長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孩子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處理遊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糾紛。
對於即將上小學的孩子,您還可以鼓勵他邀請同齡夥伴來家裡看書、塗鴉,這樣還可以培養孩子們共同學習的習慣,以適應今後的小學生活。
◎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兩者同樣重要。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添麻煩,您可以讓孩子帶些小禮物去小朋友家,這樣既周到、也禮貌,還能讓孩子學會分享。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和大人們一樣,對自由的渴望也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充分尊重孩子,賦予孩子自由選擇小朋友的權利,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卻很重要。
如果您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小一點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會吃虧,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實更可能是:孩子與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學習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與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學會了照料別人。
所以,請您給孩子選擇小夥伴的自由權,您只需在必要的情況下説明做些參考。
◎帶孩子到處走走
利用假期帶孩子外出旅遊是提高孩子交往能力的一種途徑,所謂“見多識廣”。旅遊能擴展孩子的交往範圍,增加他的交往物件。同時,多走多看也會增加孩子對於異域文化或風俗的瞭解。
◎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當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的良好回饋,這對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處。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讚揚和鼓勵的時候,他也會更樂於交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動交往的機會,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當行為
和大人們一樣,孩子在交往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嗇等。這些交往中的不當行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歡迎。
這時,父母的任務就是要説明孩子認識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幫助他改進行為,重新獲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自由
儘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量上的增加。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願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您就應該尊重他。
在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時候,尊重保護孩子的個性能夠説明他以自己的方式應對社會和他人,同樣,孩子也會因此獲得成功與快樂。
前面的測試題談不上“及格”或“不及格”。如果您的孩子只符合其年齡階段的6條標準中的一條或兩條,甚至一條也“不沾邊”,您也不必憂心忡忡。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即使孩子目前的社交能力還很差勁,您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他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水準都會“自然而然”地與日俱增。
實際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謂的“尊嚴”和“面子”。這樣做,家長雖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卻損失了可貴的交往機會。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心理學家所做的研究表明,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個人的成功只有15%依賴我們的智商,而85%卻是來自非智力因素。在眾多非智力因素中,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僅如此,良好的人際關係本身也是我們快樂的一部分。所以,幫助孩子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而且還能增加孩子的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讓孩子學習與陌生人說話
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與陌生人說話,理由很簡單也很充分:與陌生人交往不安全。所以,我們經常見到的情形是:傍晚時分,爸爸或媽媽和自己的孩子在社區的綠地上玩耍。
事實是,只有與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在社區的綠地上,父母完全可以放手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讓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
◎引導孩子購物
3至7歲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購物。例如讓他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與售貨員交流的時候,也學習了與人溝通的技巧。
如果孩子一開始有困難的話,媽媽可以在一邊鼓勵,教孩子說“請售貨員阿姨拿一下那個玩具狗”、“請問要付多少錢”、“謝謝”等話,漸漸地讓孩子自己能開口說。
◎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
現代父母常有一個誤區,就是想時刻保持一個整齊完好的家。所以,家長們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來家玩,最多也是在社區裡簡單交往。如果家長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孩子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處理遊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糾紛。
對於即將上小學的孩子,您還可以鼓勵他邀請同齡夥伴來家裡看書、塗鴉,這樣還可以培養孩子們共同學習的習慣,以適應今後的小學生活。
◎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兩者同樣重要。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添麻煩,您可以讓孩子帶些小禮物去小朋友家,這樣既周到、也禮貌,還能讓孩子學會分享。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和大人們一樣,對自由的渴望也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充分尊重孩子,賦予孩子自由選擇小朋友的權利,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卻很重要。
如果您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小一點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會吃虧,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實更可能是:孩子與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學習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與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學會了照料別人。
所以,請您給孩子選擇小夥伴的自由權,您只需在必要的情況下説明做些參考。
◎帶孩子到處走走
利用假期帶孩子外出旅遊是提高孩子交往能力的一種途徑,所謂“見多識廣”。旅遊能擴展孩子的交往範圍,增加他的交往物件。同時,多走多看也會增加孩子對於異域文化或風俗的瞭解。
◎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當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的良好回饋,這對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處。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讚揚和鼓勵的時候,他也會更樂於交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動交往的機會,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當行為
和大人們一樣,孩子在交往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嗇等。這些交往中的不當行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歡迎。
這時,父母的任務就是要説明孩子認識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幫助他改進行為,重新獲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自由
儘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量上的增加。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願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您就應該尊重他。
在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時候,尊重保護孩子的個性能夠説明他以自己的方式應對社會和他人,同樣,孩子也會因此獲得成功與快樂。
前面的測試題談不上“及格”或“不及格”。如果您的孩子只符合其年齡階段的6條標準中的一條或兩條,甚至一條也“不沾邊”,您也不必憂心忡忡。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即使孩子目前的社交能力還很差勁,您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他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水準都會“自然而然”地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