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會實踐創造了審美客體和審美主體

社會實踐創造了審美客體——豐富多彩的世界, 也創造了審美主體——具有審美要求和審美能力的人類。

人類之初, 自然界對於人類無所謂美醜。 狂風暴雨、雷電交加、江河橫流、山洪爆發、火山噴射、地震海嘯都是他們無法抗拒的滅頂之災。 自然對於人類的祖先來說是一種具有無限威懾力的恐怖的物件, 他們只能把它當作神來崇拜, 尊敬它、畏懼它, 根本淡不上欣賞它。

人類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 同自然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逐漸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改變了入與自然的關係。 人們利用自然條件創造適宜自身生存的環境,

Advertisiment
向自然界索取生活的資料:江河捕魚行舟, 山火取暖煮食, 土地耕耘收穫, 林木搭橋造屋……儘管大自然對人類還有很多可怕的威脅, 但已成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人類在不斷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 按照自己的理想、目的改造自然、支配自然, 成為自然界的主宰。 曾與人類完全對立的自然界, 不再是與人類對立的異己力量, 反而成為確證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 它威力越大, 越能顯示出它的征服者——人的力量。 自然對人的關係的這種改變, 就是馬克思說的“自然人化”了。 “自然人化”為人類的審美活動創造了必需的客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