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會環境越來越複雜,我們該怎樣保護孩子?

去年秋季開學前的一段時間, 接連有女大學生遇害的事件發生。 我所在的學校裡, 很多送新生入學的家長因為放心不下孩子, 遲遲不肯回家。 社會環境越來越複雜, 我們該怎樣保護孩子?

我們該反思什麼

近一段時間, 女大學生遇害的新聞集中爆出來, 在震驚和心痛之餘, 我們需要對養育問題做一些反思。

為什麼受害者集中在女大學生身上?我覺得這和我們當下的教育單一化、應試化有關係。 對成績的重視、升學的壓力, 讓考試和升學成了眾多家長和孩子唯一關注的事, 諸如生活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

Advertisiment
被學校和家長忽視了。 等孩子上了大學, 父母覺得終於完成了一項大任務, 對孩子的管束開始鬆懈, 但一直被保護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還很單純, 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完全與年齡不匹配。 對外界潛在危險沒有辨別能力, 自我保護的意識很差, 讓別有用心者乘虛而入。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過慣了被關注、被寵愛的日子, 在現實中與人建立關係時, 往往會遭遇挫折, 不太順利的時候她們就容易通過一些虛擬的管道去認識朋友。 情感缺失的她們在與陌生人交往時沒有防禦意識, 很容易上當。

在這些事件被頻繁曝光之前, 很多人都不認為坐黑車、見網友這些事存在多大的危險。 甚至新聞出現後,

Advertisiment
在一項測驗中, 還有很多女生會上陌生人的車, 這種安全意識的淡漠是最可怕的。

還和陌生人說話嗎

對孩子來說, 相比成績, 甚至是今後的成就, 健全的人格最重要。 作為父母最首要的就是要在養育過程中, 告訴他們生命是最珍貴的, 無論什麼情況下, 保全生命最重要, 這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我兒子的小學課本裡, 已經不提倡關於見義勇為的內容了, 自己都不會游泳, 還跳進水裡救人的做法並不可取。

國外很多國家都不會給學生們灌輸見義勇為這樣的觀念。 暑假裡, 我和兒子去澳洲旅行, 當地某學校就正在討論這樣一個話題——要不要説明陌生人。

他們會告訴孩子, 當你展示友善這一面時, 要對當下的情況有個明確的判斷。

Advertisiment
首先, 觀察這個人是否真的需要幫助, 如果你直覺上認為有不利於自己安全的因素, 那麼可以拒絕。 此外, 在助人時, 要保證自己是安全的, 並且要衡量是否有這種能力施救, 如果沒有能力, 應該求助他人或報警。

對所遇到的情況進行判斷, 當然也是一種能力。 這讓我想起心理學領域的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找了不同國家的孩子, 然後讓一些陌生人向他們問路。 之後, 詢問這些孩子問路人的特徵。 結果, 亞裔國家的孩子幾乎都說不清楚。 相比之下, 西方國家的孩子能說出留鬍子、有痣等明顯特徵, 甚至還發現“他看上去很著急”等資訊, 在被陌生人搭訕的時候, 他們有觀察和防備的意識。

我想, 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 除了安全意識外,

Advertisiment
還和教育情況相關。 比如, 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傾向於學習數位、漢字、字母等理性和邏輯思維的訓練, 偏重於歸納、總結, 而國外很多國家的教育傾向于開發右腦, 重視畫面、顏色、圖形等方面, 是發散性的思維, 所以孩子在觀察和創新方面有所長。

怎樣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我曾經給一個性犯罪的少年做諮詢, 他專門找穿短裙的女孩兒下手, 因為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暗示和刺激。 女孩子們要盡可能減少自身可能存在的刺激源, 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遇到侵害時, 底線是最大限度地讓人身不受傷害。 以前有調查稱, 在災難發生的時候, 亞洲人的存活率相對較低, 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 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了,

Advertisiment
什麼東西都想帶走, 耽誤了寶貴的逃生時間。

我所在的學校, 鼓勵學生們在假期出去實習或者打工, 之後完成體驗報告, 而且可以拿到相應的學分。 這樣既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 也拓展了他們生活的寬度, 讓他們在社會中增長見識, 積累經驗。

無論家庭和學校, 最好都能給孩子提供更多互動和交流的機會, 鼓勵他們多和身邊的人交往。 感受現實世界的豐富多彩, 也就能減少對虛擬網路世界的依賴。

自救能力需要培養。 在侵害發生的時候, 需要冷靜和智慧。 生命是最重要的, 不要透露自己的弱勢, 比如手機沒電或沒信號, 沒有人接應等, 儘量不在危險中刺激可能傷害到自己的人, 比如與他爭執等。

防範意識更重要。 對潛在的危險有所認識,身處陌生的環境時,能有意識地觀察,並有所警惕。如果約見的是陌生人,盡可能不約在夜晚,儘量選擇公共場所而不是偏僻的地方,最好結伴而行,有所防備。 

對潛在的危險有所認識,身處陌生的環境時,能有意識地觀察,並有所警惕。如果約見的是陌生人,盡可能不約在夜晚,儘量選擇公共場所而不是偏僻的地方,最好結伴而行,有所防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