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禁入!疏導寶寶情緒的4個誤區

寶寶斷奶時期會有小情緒, 寶寶變得不乖了, 發脾氣或者哭鬧, 弄得媽媽們焦躁不安, 於是試著去疏導他的壞情緒。 可是, 疏導方法不對, 結果適得其反, 不僅不能讓寶寶正確發洩情緒, 反而讓他的情緒更壞了, 這更加不利於寶寶身心健康發展。 小樹已經總結出了5個最不合時宜的方法, 媽媽們千萬注意別用。

輕易妥協法

寶寶有時候的壞情緒是因為他提出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有些爸爸媽媽因為疼愛寶寶, 一見到寶寶哭鬧或者撒潑就馬上無條件“投降”, 滿足他的所有要求。 父母這樣很容易使寶寶誤解,

Advertisiment
用哭鬧來迫使大人就範, 而且屢試不爽。

對於寶寶的不合理要求, 媽媽們要淡定, 不要輕易妥協。 讓寶寶明白一些規矩, 對培養他的自控力非常有幫助。

轉移注意力法

變相壓抑寶寶的情緒

在寶寶不能如願以償而哭鬧時, 有些爸爸為了讓寶寶停止哭泣, 就說:“別哭了, 爸爸給你玩會兒手機遊戲。 ”1-2歲寶寶的注意力不集中,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本沒有錯, 但是, 如果用玩遊戲或者吃糖的方式就得不償失了。 因為這是一種變相壓抑寶寶情緒的做法, 不僅沒有疏導寶寶的情緒, 反而會給他的身心帶來傷害。

轉移注意力的正確做法是讓寶寶找到親的興奮點, 但決非賄賂寶寶, 或者用約定好不能做的事換取寶寶的開心。

威脅法

Advertisiment

破壞寶寶的安全感

有時候, 媽媽急著帶寶寶出門, 寶寶卻哭鬧著不願走。 在這種情況下, 媽媽說得更多的就是:“你走不走?再不走的話, 媽媽就走了!”這種方法很管用, 因為1-2歲的寶寶非常害怕自己獨自待在家裡。 但是, 媽媽長期使用, 就會破壞寶寶的安全感。

讓寶寶品嘗拖拉的自然後果是最有效的, 比如錯過了最後一班小火車、吃飯要排長隊等。

冷漠對待法

讓寶寶感受被拋棄

有些媽媽能夠接納寶寶的壞情緒, 不向寶寶發脾氣, 但只是抱著一種不予干涉的態度讓寶寶自己去面對。 比如對寶寶說:“你愛哭就哭個夠吧, 等哭夠了再來找媽媽!”

如果媽媽不去引導, 冷漠對待, 寶寶就會變得非常惶恐, 好像進入了一個情緒的黑洞。

Advertisiment
長期以往, 寶寶的情緒得不到釋放, 可能會嘗試用語言或者是行動去傷害別人, 或者傷害自己。 所以, 不要讓寶寶獨自去面對情緒, 而要與寶寶一起去面對。

小樹說:

愉快接納寶寶的“不乖”

0-2歲是寶寶獨立意識萌芽的一年, 寶寶會從一個“乖寶寶”逐漸變成一個“小壞蛋”, 他們開始不聽你的話, 甚至和你反著來;有些事情哪怕自己做得一團糟, 他們也要自己做, 並且樂在其中……這些都是寶寶獨立的表現, 媽媽們要愉快接納, 並用溫暖、積極的方式引導, 陪伴寶寶度過這一時期。

寶寶的情緒發展就像樹苗生長, 如果媽媽粗心大意, 用錯誤的方式對待, 就如同在樹苗裡植入了一個蟲卵。 久而久之, 這個樹苗就會枯萎。 所以, 以上4個誤區,

Advertisiment
媽媽們一個也不要闖。 一不注意, 你可能就會毀了這棵樹苗, 後悔莫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