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及症狀:
冬天小baby常可見紅咚咚的兩頰, 伴隨龜裂及脫皮, 原因在於他們皮膚很薄, 保水力不佳。
護理方法:
到戶外吹風時, 別忘了保護皮膚, 包括擦無香精的保濕乳液、穿著適當的防風衣帽及戴口罩等。 溫度越低, 擦拭的頻率就得增加。
2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一種皮膚反應, 通常是因為接觸了一種物質而引起的, 比如食物、肥皂, 或植物油, 如常春藤、漆樹、橡樹。 皮疹通常開始與暴露於致反應物質後的48小時內。 少數案例可以是輕微的皮膚發紅後出現紅色腫塊, 嚴重的反應可能會導致腫脹、發紅、嚴重的水腫。
Advertisiment
護理方法:
保持患處皮膚清潔、乾燥, 勤洗澡, 最好選擇細軟的純棉布做尿布, 並保持尿布乾燥和清潔, 尿布外不包塑膠布或橡皮墊, 以免加重病情。 使用嬰兒紙尿褲時應注意品質的優劣。
3 過敏性皮炎
乾燥的皮膚, 有強烈的癢感, 加上一個凸起的疹子, 這就是過敏性皮炎主要特點。 其最常見的類型是濕疹。 是什麼原因引起過敏性皮炎現在還不清楚, 但是它可能和個人過敏史、哮喘和敏感的免疫系統有關。
護理方法:
給寶寶洗澡時最好使用溫和的香皂或者使用過敏性皮炎患者專用香皂。 穿寬鬆的純棉服裝, 隨時給孩子補充保濕劑,
Advertisiment
4 脂漏性皮膚炎
真正造成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不明, 但可能與嬰兒皮脂腺分泌旺盛, 或感染一種喜歡與脂肪共生的皮膚芽胞菌有關。
多發生於出生後1〜3個月的小baby, 於頭頂、眉毛、耳後或皺摺處可見紅疹, 伴隨黃色痂皮, 重則凝集結痂, 甚至流出組織液。
護理方法:
1.可以用生理食鹽水或冷開水冰敷患部, 再塗上嬰兒油, 待痂皮軟化後輕輕去除。
2.臉頰處之紅疹可以請醫生開藥, 局部塗抹。
3.此種皮膚炎經數周之處理後會自然消褪, 再發率低, 大部份半年後即自然痊癒;如持久不褪, 必須與異位性皮膚炎作鑒別診斷。
Advertisiment
5 異位性皮膚炎
一種劇癢之慢性皮膚炎, 約15〜20﹪的小孩有此種皮膚病, 常合併過敏性鼻炎或氣喘, 約70% 有遺傳傾向。 皮膚一般都較乾燥, 對於環境溫度、濕度的變化及衣物的刺激較敏感。 乳兒期開始於臉部、頭部、耳朵附近及四肢出現紅疹。
護理方法:
1.抽血驗過敏原:但並非每一種過敏原均可被檢查出, 有35〜36種的過敏原可以抽血檢驗。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塵蟎過敏, 須使用防塵蟎的寢具, 最重要的就是別給他填充玩具或絨毛玩具, 屋內勤打掃;此外有些小孩對蛋白或牛奶過敏, 宜避免之;貼身須穿純棉衣物。
2.治療方法:
外用類固醇。
外用免疫調節劑。
抗組織胺內服或注射。
光療法。
擦保濕乳液。
這些方法常須合併使用。 然而因病程反覆再發,
Advertisiment
6 膿痂疹
膿痂疹(Impetigo)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皮膚病, 常在小孩間互相傳染。 好發於鼻子、口圍、頭皮、臀部、四肢等, 手腳掌較不受侵犯。
主要有兩種臨床表現, 水泡型及非水泡型:
1. 非水泡型膿痂疹:在臨床上較常見, 約占八成以上, 是由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感染所引起, 典型的病灶呈現1〜2公分大的結痂, 痂皮上面常有濃稠黃色滲出液, 早期的病灶則只有紅疹及濕濕的滲出液。
2. 水泡型膿痂疹: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 呈現表淺性、鬆軟的大水泡, 水泡中央有黃色的蓄膿。
膿痂疹的皮疹看來可怕, 但是通常沒有症狀, 少數患者會有輕度搔癢或疼痛。 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發燒、血液中白血球上升等全身性☆禁☆感染症狀。
Advertisiment
7 蕁麻疹(風疹)
蕁麻疹的疹塊通常是有癢感的, 或是有燒灼感或痛感。 它們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當蕁麻疹伴隨著呼吸困難或面部腫脹時, 很可能暗示著疾病的嚴重性。 藥物(如青黴素)、食物(如雞蛋、堅果和海鮮貝類), 食物添加劑、過度的高燒、某些傳染病都可以引起蕁麻疹。 蕁麻疹的方式通常是使用抗組胺藥物。 如果蕁麻疹頑固或伴有其他症狀, 請立即就醫。
護理方法:
室內要保持通風、整潔、乾燥, 不要放置可能引起過敏的花卉, 也不要噴灑殺蟲劑、清香劑等化學藥物, 以免致敏。 立刻停用過敏食物或藥物, 對可疑致敏原應儘量避免接觸。要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預防繼發感染。寶寶的指甲要剪短,儘量不要讓寶寶用手去抓癢。
8 猩紅熱
猩紅熱僅僅是鏈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狀包括咽喉痛、發熱、頭痛、腹部疼痛、頸部淋巴腫大。起病1~2天后,紅色的疹子開始出現,摸上去的手感像砂紙一般,7~14天后疹子退去並伴隨著明顯的脫屑。猩紅熱是非常具有傳染性的,但是頻繁而規範的洗手可以降低其傳播。如果你認為孩子患了此病請立即就醫,及時使用抗生素治療,避免嚴重的併發症。
護理方法:
猩紅熱帶來的皮膚瘙癢不但影響寶寶休息,被抓破後還會引起皮膚感染。所以,當寶寶出疹時,要將寶寶的指甲剪短,勤用溫水幫寶寶擦洗皮膚,幫助寶寶止癢。不過要注意,不要用肥皂。出現脫皮時,不要用力搓或撕剝,以免皮膚損傷感染。
採取隔離消毒措施,切斷傳播途徑。最好讓寶寶在家休息,不要與其他寶寶接近。隔離期限自發病之日起,不少於7天。寶寶的痰、鼻涕要吐或移在紙裡燒掉。寶寶用過的髒手絹要用開水煮燙。寶寶痊癒後,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所有的玩具、傢俱都要用肥皂水或蘇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
暴曬1~2小時。
9 嬰兒玫瑰疹
這是一個輕微的傳染性疾病。嬰兒玫瑰疹在6個月~2歲的兒童中非常常見,4歲以後罕見。症狀包括呼吸道症狀,伴隨著持續數天的高燒。高燒突然結束後皮膚上便會出現小粉紅色平坦的疹子,或者細小而凸起的腫塊。它們主要分佈在身體的軀幹部分和四肢末端。
護理方法:
讓孩子臥床休息,儘量少去戶外活動,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發燒時,要給孩子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如果孩子體溫較高,並出現哭鬧不止、煩躁等情況,可以給予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8。5℃時,要給孩子服用退燒藥,以免發生高熱驚厥。
10 手足口病
這個疾病非常常見。有傳染性的兒童,疾病開始時表現為發熱,然後是嘴邊的疼痛,在手腳部位出現不癢的疹子並帶有水皰,有時候臀部和腿部也會跟隨著出現。此病可以通過咳嗽、噴嚏和使用過的紡織品來傳播。所以經常洗手或當有接觸行為後立即洗手可預防傳播。家庭處理方案可包括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退燒,大量飲水。本病嚴重案例較少,兩歲以下嬰幼兒需特別關注。疾病通常在一個星期左右自愈。
護理方法:
生活護理寶寶感染了手足口病,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薰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
對可疑致敏原應儘量避免接觸。要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預防繼發感染。寶寶的指甲要剪短,儘量不要讓寶寶用手去抓癢。
8 猩紅熱
猩紅熱僅僅是鏈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狀包括咽喉痛、發熱、頭痛、腹部疼痛、頸部淋巴腫大。起病1~2天后,紅色的疹子開始出現,摸上去的手感像砂紙一般,7~14天后疹子退去並伴隨著明顯的脫屑。猩紅熱是非常具有傳染性的,但是頻繁而規範的洗手可以降低其傳播。如果你認為孩子患了此病請立即就醫,及時使用抗生素治療,避免嚴重的併發症。
護理方法:
猩紅熱帶來的皮膚瘙癢不但影響寶寶休息,被抓破後還會引起皮膚感染。所以,當寶寶出疹時,要將寶寶的指甲剪短,勤用溫水幫寶寶擦洗皮膚,幫助寶寶止癢。不過要注意,不要用肥皂。出現脫皮時,不要用力搓或撕剝,以免皮膚損傷感染。
採取隔離消毒措施,切斷傳播途徑。最好讓寶寶在家休息,不要與其他寶寶接近。隔離期限自發病之日起,不少於7天。寶寶的痰、鼻涕要吐或移在紙裡燒掉。寶寶用過的髒手絹要用開水煮燙。寶寶痊癒後,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所有的玩具、傢俱都要用肥皂水或蘇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
暴曬1~2小時。
9 嬰兒玫瑰疹
這是一個輕微的傳染性疾病。嬰兒玫瑰疹在6個月~2歲的兒童中非常常見,4歲以後罕見。症狀包括呼吸道症狀,伴隨著持續數天的高燒。高燒突然結束後皮膚上便會出現小粉紅色平坦的疹子,或者細小而凸起的腫塊。它們主要分佈在身體的軀幹部分和四肢末端。
護理方法:
讓孩子臥床休息,儘量少去戶外活動,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發燒時,要給孩子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如果孩子體溫較高,並出現哭鬧不止、煩躁等情況,可以給予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8。5℃時,要給孩子服用退燒藥,以免發生高熱驚厥。
10 手足口病
這個疾病非常常見。有傳染性的兒童,疾病開始時表現為發熱,然後是嘴邊的疼痛,在手腳部位出現不癢的疹子並帶有水皰,有時候臀部和腿部也會跟隨著出現。此病可以通過咳嗽、噴嚏和使用過的紡織品來傳播。所以經常洗手或當有接觸行為後立即洗手可預防傳播。家庭處理方案可包括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退燒,大量飲水。本病嚴重案例較少,兩歲以下嬰幼兒需特別關注。疾病通常在一個星期左右自愈。
護理方法:
生活護理寶寶感染了手足口病,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薰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