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秋燥?
秋燥臨床上大致分為“溫燥”和“涼燥”兩種類型。 溫燥:症狀為發熱、咳嗽、口幹、舌苔黃等。 涼燥:症狀為發熱、口幹、惡寒、怕冷等。
Advertisiment
入秋以後, 雨水漸少, 天氣漸涼, 氣候變得日趨乾燥, 此時很多幼兒會出現口乾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幹結、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狀, 這就是“秋燥”症。 預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調理飲食。
注意:上火並非只與氣候有關
1、秋高氣爽:秋天氣候乾燥, 寶寶體內的水分流失特別明顯, 加上寶寶脾胃功能尚不健全, 故容易上火。
2、飲水不足:寶寶體內水分流失較多, 若飲水少就更是“火上加油”。
3、飲食不當:某些飲食不當也會引起寶寶上火, 如果食物中含有棕櫚酸和硬脂酸, 一般會與鈣結合成皂鈣, 糞便就會變硬, 不易排出, 導致上火。
如果奶粉沖得過濃, 寶寶又飲水不足時, 也會造成大便秘結。 母乳中含有100多種低聚糖, 大便會變得很軟, 可配方奶中低聚糖種類沒有母乳多,
Advertisiment
寶寶上火有跡象可尋
1、心肺有火:寶寶一開始就全身發熱, 接著口腔內出現小泡疹, 破潰後成小潰瘍。 當媽媽發現寶寶煩躁不安, 口腔疼痛, 不願吃飯, 甚至於不願喝水時, 就表明寶寶上火了。
2、脾胃有火:寶寶腹部脹飽, 經常噯氣反胃, 進食減少, 口臭, 或有腹痛、嘔吐等症狀。
3、腎腸有火:表現為大便秘結, 排便困難, 每隔數日解便一次;小便少而黃, 混濁有味。
媽媽最關心的——這個季節媽媽希望寶寶不上火, 需要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1、母乳防上火:寶寶出生後最好給予母乳餵養並保證充足的母乳量, 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和豐富的營養, 不會讓寶寶上火。
2、心平氣和:氣候乾燥時,
Advertisiment
3、輔食選擇:人工餵養的寶寶, 配方奶粉最好選擇接近母乳成分的。
寶寶3個月後, 可在奶粉中加入少量奶糕, 並喂些果汁;如果寶寶出現便秘症狀, 媽媽可將奶粉沖稀些, 同時增加糖量;即每100毫升牛奶加10克糖。
寶寶6個月後, 媽媽可以煮胡蘿蔔粥、菜粥給寶寶吃, 因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增加。
1歲以後的寶寶可以適當地喝些蜂蜜水, 預防便秘上火。
飲食調養讓寶寶遠離秋燥上火
下面推薦幾款簡單實用的防秋燥食療方, 均有潤燥化痰之功,
Advertisiment
1、川貝母10g, 鴨梨(雪梨)1個, 冰糖10g。 將梨洗淨, 靠柄部橫切斷, 挖去核, 裝入貝母末, 再把梨上部拼對好, 木簽固定, 放入碗中, 加入冰糖和水少許, 隔水蒸約40分鐘。 吃梨喝湯, 1日2次。
2、秋梨(去皮、核 ), 鮮藕(去節)各等量, 切碎, 以潔淨紗布絞擠取汁, 頻飲代茶。 3、川貝母10g, 米湯500ml, 冰糖30g。 川貝母研末, 與冰糖一起入米湯內, 隔水燉15分鐘, 調勻, 於早、晚溫服。
4、白皮大蘿蔔1個, 蜂蜜60g。 將蘿蔔洗淨, 挖空中心, 裝入蜂蜜, 置入碗中, 加水適量蒸熟, 分次飲汁食下。
5、精瘦豬肉500g, 切塊, 板栗250g, 去皮, 加食鹽、薑、豆豉少許, 紅燒, 熟爛即可。 分頓佐餐食用。
6、芡實、薏米、白扁豆、蓮肉、山藥、紅棗、桂圓、百合各6g, 加水適量, 煎煮40分鐘, 再加入淘淨的大米150g,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