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天為什麼血壓高

1 秋天為什麼血壓高

秋天血壓高主要是因為秋天氣溫變化大、晝夜溫差大、氣溫偏低, 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 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 全身毛細血管收縮導致腦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 同時氣候乾燥, 人體消耗水分多, 容易造成體內缺水, 血液粘稠度高, 血流減慢, 最後血容量不足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而且 進入秋天, 天氣逐漸變得涼快起來使人胃口大開, 加上秋冬季節日多, 人們免不了要聚餐慶賀。 稍不注意就會進食過量, 造成血壓波動。

此外, 白天、夜晚也不一樣的。 白天血壓高一點, 夜裡血壓低一點,

Advertisiment
在診斷標準上, 白天和夜裡的血壓診斷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當血壓出現波動時, 患者所用的藥也應該有所調整。 比如秋季血壓升高, 用藥就要增加。 首選是增加藥量, 如果加量還控制不好, 還要增加藥的種類。 反之, 夏天要減少藥物。 如果要到高原去, 寒冷地帶, 血壓可能會上升, 也應該增加用藥。

小貼士: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天中測量三次血壓, 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 這樣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規律, 瞭解病情。 在血壓穩定後, 可以延長測量的間隔時間, 測量血壓需要注意:在活動以後應至少休息5分鐘以上, 環境要安靜舒適, 座椅適當, 手臂與心臟位置等高;傳統的水銀血壓是國際上醫生通用的血壓測量儀器。

Advertisiment
普通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應該降至140/90MMHG以下, 老年人的收縮壓降至150MMHG以下, 有糖尿病或腎病的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

2 秋天高血壓患者注意事項

1、按醫囑堅持服藥

根據醫生的診斷來適當調整服藥劑量和服藥時間。 但降壓並不是降得越快越好, 血壓下降過快不但會使病人出現頭昏、乏力等體位性低血壓的不適症狀, 還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 因此, 高血壓病人宜平穩而逐步降壓。

2、主動測血壓

每週至少測量三次。 不要以感覺估計血壓, 因為每個人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不同, 有的患者血壓高, 卻沒症狀, 有的病人血壓僅輕度升高, 症狀卻很明顯。 因此, 憑自我感覺估計血壓的高低, 往往是錯誤的。

3、飲食要平衡

除米麵、豆類外,

Advertisiment
要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鉀、鎂的水果。 控制食量, 少吃油膩。 可適當多吃冬瓜、蘿蔔、番茄、茄子、土豆、藕、洋蔥、綠葉蔬菜、海帶、香菇、木耳及獼猴桃、柚子、山楂、蘋果、香蕉、梨、柑橘等, 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鉀離子, 可對抗鈉離子對血壓升高的作用, 同時也起到生津潤燥的作用。 肉類則適當多吃魚蝦等水產品以及雞鴨等禽類(白肉), 少吃豬牛羊肉等紅肉 。

4、少動怒

保持心情開朗, 情緒穩定, 使得心經、心包經的通暢, 這在中醫裡就是“肝氣條達”, 也就是肝經比較暢通, 這樣血就不容易發生“堵車”。

5、晨起多躺10分鐘

高血壓患者起床應遵循“三個半”原則, 即醒後平躺半分鐘, 坐起後保持半分鐘, 把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鐘。 秋季應該將平躺時間延長到10分鐘,

Advertisiment
然後再慢慢坐起、下床。 這樣能減少高血壓病人在突然起床時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壓, 減少血壓的波動。

6、降壓藥不要輕易更換

很多患者發現在季節變化時, 血壓波動大, 就會覺得藥物不管用了, 急於換藥, 其實這樣盲目否定藥物, 會導致自己可信任的藥物越來越少。 長期對一種藥物已經適應, 而且有效果後, 不要因為一時的血壓波動, 就認為身體出現耐藥性需要換藥。 不斷換藥的結果就是身體需要不斷適應新藥, 對維持血壓穩定並沒有好處, 應該仔細尋找原因, 有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

3 秋天如何預防血壓升高

1、要注意清晨護理, 要在清晨醒後立即服降壓藥。 晨起前宜喝杯水休息一會兒再起床。

2、要注意控制情緒,

Advertisiment
避免精神刺激。

3、要注意戒煙酒, 飲食清淡, 均衡營養, 控制體重。

4、要注意保持良好睡眠和適量運動。

5、要注意不宜久蹲用力大便。

6、要次注意保暖防寒。 寒冷刺激血管收縮, 易造成血壓升高。

7、要注意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 勞逸結合。

8、要注意外出穿戴, 防止寒冷刺激, 避免迎風走路。

9、要注意晨練前一定要先服降壓藥並做好保暖, 血壓不穩定的患者不宜在天氣寒冷時外出晨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