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季節的交替, 在告別夏天的“空調病”後。 爸媽們又要準備預防寶寶上火。 當寶寶出現嘴唇乾裂、大便幹結、小便黃赤、頭痛少汗、長期咳嗽、流鼻的症狀時。 我們想到的可不能是涼茶吧!
秋季寶寶為何易上火
內因--寶寶生理特徵易上火
中醫認為寶寶是“純陽之體”, 體質偏熱, 容易出現陽盛火旺即“上火”現象。 而且寶寶腸胃處於發育階段, 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 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 造成食積化熱而“上火”。
吸收消化及自身調節能力較弱, 由於食物搭配不科學, 引起“上火”。
外因--飲食及環境引起的上火
飲食因素:過多的肉類,
Advertisiment
環境引起上火:秋天天氣乾燥, 水質偏熱, 易引起上火。
秋季寶寶上火的症狀
1、大便幹結:有的寶寶上火後會引起大便秘結, 排便時因肛門受幹結糞便剌激出現疼痛而哭鬧。 年齡偏小的寶寶在上火的同時也較多的出現小便黃的症狀。
2、口舌生瘡:寶寶上火後大都會出現小便黃、眼屎多、睡不香、口臭口腔異味、口舌生瘡等症狀。
3、眼屎增多:寶寶眼內分泌物增多, 尤其是早晨起床眼屎比平時明顯增多, 過多時會粘住眼瞼。
4、煩躁不安、愛哭易鬧、夜間睡不安穩、不肯好好吃飯。
Advertisiment
寶寶上火的誤區
誤區1:只有夏天和秋天寶寶才會“上火”
事實上, 兒童臟腑肌膚嬌嫩, 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 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大時都有可能為孩子的“上火”造成隱患。 春天, 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夏季, 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體“上火”;秋季晝夜溫差尤其明顯, 空氣乾燥, 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低, “上火”更是防不勝防。
飲食不正常導致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兒童“上火”的原因之一, “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以及“外部環境擾亂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多”也會使兒童體內產生“內火”。
誤區3:一發現皮疹, 就用皮炎平
小兒皮疹大部分屬於風熱時邪範疇,
Advertisiment
誤區4:聽不懂寶寶哭鬧“童言”
嬰幼兒不會用言語表達, 哭鬧經常就是向媽媽傾訴的“童言”。 寶寶上火後最容易引發口腔潰瘍/糜爛, 導致口腔疼痛, 或者寶寶便秘, 排便疼痛而哭鬧。 因此寶寶哭鬧不停, 媽媽要仔細檢查寶寶是否有上火的“難言之隱”。
堅持母乳餵養寶寶
寶寶出生後最好是用母乳餵養, 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 既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又不會“上火”。 如需人工餵養應在醫生指導下採用適合的配方乳。 大量補充鈣、鐵、鋅及維生素, 半歲以上的寶寶應該攝入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
Advertisiment
適當補充身體水分
秋燥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缺水, 所以最重要的是補足水分。 專家告訴大家, 寶寶飲白開水是最佳的補水的方法, 對嬰兒可用奶瓶喂水。 對於高滲脫水的寶寶, 可以喂溫開水, 既解決口渴, 又稀釋濃縮的血液和體液, 迅速改善脫水和電解質失調。
提示:不要讓寶寶短時間內喝進大量的水, 引起腹脹;而要少量多次, 保證充分吸收。
科學護理寶寶皮膚
寶寶的皮膚十分幼嫩,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受損。 媽媽要勤換尿片, 及時去掉會損害寶寶屁股皮膚的浸潤腐蝕物;為寶寶勤洗澡, 保持皮膚清潔濕潤;寶寶排尿排便後, 用清水洗擦屁股, 不用鹼性皂液, 以免皮膚太幹。 此外, 寶寶大、小便清洗屁股後, 在屁股搽上一層尿疹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