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乾燥傷兒宜潤肺

秋季氣候乾燥, 水分匱乏, 燥氣當令, 故多燥病。 初秋有夏之餘熱, 秋陽以曝, 晴而少雨, 燥與熱合而傷人, 病多為溫燥;深秋近冬之寒冷, 西風肅殺, 風乾物燥, 燥與寒合而傷人, 病多為涼燥;燥之傷人, 最易耗傷人體津液, 病多形成燥邪傷陰。 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 性喜清肅濡潤而惡燥, 稱為嬌髒。 因肺司呼吸, 直接與空氣相通, 故燥氣最易傷肺。 兒童體屬純陽, 易於化熱, 易於傷陰, 秋季感受燥氣後往往出現咳嗽少痰、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喘息胸痛、口唇燥裂、鼻咽乾燥、皮膚乾枯、毛髮不榮等表現。  

治療:涼燥見頭痛、惡寒、涕嚏、咳嗽、痰白而稀、咽部有堵塞感、身熱唇燥、皮膚乾燥、脈弦無汗者,

Advertisiment
是涼燥襲肺、肺氣不宣, 治宜辛溫宣肺, 潤燥化痰, 常用方如杏蘇散、止嗽散。 溫燥見發熱、頭痛、口渴、咽幹、咳嗽少痰、尿少而黃、舌尖邊紅、苔薄白而幹、脈浮右大者, 是秋燥的主要表現, 治宜辛涼清潤, 常用方如桑杏湯、桑菊飲;見耳鳴、目赤、齦腫、咽痛等五官清竅不利者, 是燥氣化火, 治宜清熱潤燥, 常用方如翹荷湯、銀翹湯;見發熱、乾咳、痰少, 或痰中帶血、喘息胸痛、鼻咽乾燥、心煩口渴、舌紅少苔者, 是燥熱傷陰, 治宜清肺潤燥, 常用方如清燥救肺湯、沙參麥冬湯;見口乾舌燥、舌紅無苔者, 是燥傷胃陰, 治宜滋陰潤燥、甘寒養胃, 常用方如五汁飲、玉竹麥冬湯、玉女煎。 見夜間發熱、咳嗽痰少、唇焦齒幹、心煩啼哭、或有抽搐甚或昏厥、舌絳少苔、脈微細者,
Advertisiment
是燥久傷及肝腎之陰, 虛風內動, 治宜滋補肝腎, 育陰潛陽, 常用方如三甲複脈湯、大定風珠。  

預防:宜喝足水, 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魚、蝦、肉、雞等發物, 少吃辣椒等辛辣刺激之品及速食麵等小食品, 可適量飲用牛奶, 也可銀耳、百合、天冬、麥冬等煮粥常服, 也可適量食用豬皮、豬蹄等食品以滋陰潤燥。 崔文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