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吃果蔬健康,方法很重要

秋季氣候乾燥, 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損傷肺, 出現皮膚乾裂, 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 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許多新鮮水果和蔬菜, 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 不僅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 而且能治療與肺有關的疾病, 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秋季宜食養肺果蔬
大棗: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 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 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 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石榴:石榴性溫味甘酸, 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
Advertisiment
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幹、煩渴不休者, 可作食療佳品。 石榴搗汁或煎湯飲, 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 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柑橘:柑橘性涼味甘酸, 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 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 榨汁或蜜煎, 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甘蔗:蔗汁性平味甘, 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 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 有“天生複脈湯”之美稱。 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 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柿子: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 鮮柿生食, 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 紅軟熟柿, 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幹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Advertisiment

百合:百合質地肥厚、甘美爽口, 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上品, 功擅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對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各種秋燥病症有較好療效。 熟食或煎湯, 可治療肺癆久咳、咳唾痰血、乾咳咽痛等症。
蘿蔔:蘿蔔能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 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痰稠等症, 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 效果更佳。
荸薺:荸薺可作水果生吃, 亦可作菜食用, 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 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幹、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症, 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
銀耳:銀耳能潤肺化痰、養陰生津, 做菜肴或燉煮食用, 可治療陰虛肺燥、乾咳無痰或痰多粘稠、咽幹口渴等症,
Advertisiment
與百合做羹食用療效尤佳。
需要注意的是, 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一定要適量, 過食或暴食亦會影響身體健康。 新鮮水果含糖量較高, 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須慎食。
有些果皮不宜吃
鮮豔水果皮不宜食用
凡是外皮鮮豔的水果都應該削皮後食用, 因為它們的果皮含有豐富的“炎黃酮”。 這種化學物質進入人體, 經腸道細菌分解成為二羥苯甲酸等, 對甲狀腺有很強的抑制功能, 到一定程度會引起甲狀腺浮腫。
荸薺皮不宜食用
荸薺生於肥沃水澤, 其皮能聚集有害有毒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 因此一定要去皮後煮熟再吃。
柿子皮不宜食用
柿子成熟後, 鞣酸便存在于柿子皮中, 這種物質在胃酸作用下, 與蛋白質發生作用生成沉澱物——“柿石”,
Advertisiment
將引起各種疾病。
食柿子“八不宜”
柿子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的果品, 甜膩可口, 營養豐富, 不少人還喜歡在冬季吃凍柿子, 別有味道。 但大量貪食或不合理食柿子, 則可造成胃柿結石, 釀成不良後果。 最常見的是胃柿結石。
為什麼會形成胃柿結石呢?原來, 進食柿子後, 特別是空腹進食較多, 如一次超過3個, 又多是未成熟、未去皮的柿子, 便在胃內形成團塊, 既不能被消化, 又不能通過幽門從胃中排出, 就形成胃柿結石。
胃柿結石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不注意食柿方法所致, 為預防這種後果, 應注意食柿子“八不宜”:
·未成熟的柿子不宜過多食用。
·空腹、饑餓時不宜食柿。
·過度勞累、疲乏時不宜食。
·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
Advertisiment

·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動力功能低下者不宜食柿子。
·胃大部切除術後不宜食柿。
·糖尿病病人不宜食柿。
·食柿應儘量少食柿皮。
注意!吃蔬菜也有誤區

先切後洗——營養素大量流失
除了小雞毛菜等品種以外, 大多數蔬菜都需切小後再燒煮。 不少人, 尤其是食堂、飯店裡的工作人員, 他們的習慣做法是將蔬菜切小再洗, 殊不知, 蔬菜中許多營養素及有益物質都是水溶性的, 經切細後的蔬菜在洗滌過程中會使營養物質大量流失于水中。 正確的做法是先洗後切。
擠菜汁——不當的丟棄
在做菜餛飩、包子的餡心時, 需把蔬菜斬細, 這時會有大量的汁水流出。 有的人為了成型或包餡時的方便把汁水擠掉, 這樣就把菜中70%的維生素、礦物質被丟棄了。正確的做法是將蔬菜與香乾、香茹、肉等一切剁碎、攪拌讓蔬菜的汁水滲到其他的餡中。此外,有的人吃豆芽時吃芽不吃上面的豆,其實豆中的維生素C比芽要多3倍。
貯存太久——破壞維生素
有的人一次買了較多蔬菜,每天只吃一部分,其結果是不但吃口不好,維生素C也逐漸喪失破壞。蔬菜都含有硝酸鹽,在空氣中它會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了攜氧能力而使人指甲、口唇,甚至全身出現青紫、氣急等症狀。蔬菜含水分多,極易生長黴菌,並會產生多種黴菌毒素,不但附在表面,還可滲入到深部,即使是加熱也不能破壞這些毒素,所以蔬菜要儘量吃新鮮的。
冷藏不當——黃瓜不能低於10℃
低溫可以延緩蔬菜出現腐敗變質,但決不是溫度越低越好。蔬菜基本上都不可冷凍保存,大多數的適宜保存溫度是3-10℃,而黃瓜不能低於10℃,如果放在4℃左右的冰箱裡冷藏,黃瓜顏色會變深,瓜體變軟,切開後可見到透明的膠狀液體,使黃瓜的清香味蕩然全無。
生吃蔬菜——要認清品種
可生吃的蔬菜是本身無毒且未受污染的。而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蔬菜都噴灑過家藥,且不只一種,雖然大家已習慣於先將蔬菜浸泡後再清洗,但這只能除去40%左右的農藥,而燒煮有進一步分解農藥的作用,生吃這種蔬菜會對人的健康造成損害,尤其是外層老葉,這些部位是更不能吃的。有的蔬菜本身含毒,必須經加熱燒煮後才能破壞其中的毒素,如刀豆、扁豆即屬此類。
燒煮時間太長——維C遇熱氧化
蔬菜中的維生素C遇熱易氧化分解,在急火快炒或加蓋短時間加熱時其損失量較少,如果燒10分鐘,維生素可以減少60%或更多。
燒菜隔頓吃——營養素遞減
有的人為了方便,一次燒一大碗,不但隔頓吃,還隔天吃,殊不知這樣做會使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大量破壞。經測定,炒好的青菜放15分鐘,維生素C減少20%,放30分鐘損失30%,放一小時降低50%。隔頓隔天的菜還易變質,吃了易發生食物中毒。所以最好現燒現吃,既衛生又有營養。
加油太多——素油=葷油
不少人怕吃肉,怕吃葷油,怕脂肪攝入太多,但在炒菜時動加了許多素油,否則感到口味不好。其實動物油和植物油一樣,每克油都產生9千卡熱量,所以不管是葷油還是素油,如果攝入太多都可引起肥胖或因熱量攝入過多而致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富貴病”,所以炒菜加油要適量,每人每天吃油25克,不超過30克。
不吃菜湯——等於丟棄維C
燒菜時,大約有30-70%維生素C會溶于湯裡,所以,不但要吃菜,還要連湯一起吃下去。
菠菜不去草酸——影響鈣攝入
大家都知道,菠菜含草酸多,豆腐含鈣多,若是菠菜與豆腐一起燒,就會產生人體不能吸收的草酸鈣,影響人體鈣的吸收。而菠菜是蔬菜中的佼佼者,不但含營養素多,且色澤鮮豔,所以不少人只得清炒菠菜與其他葷素食品一直燒。其實菠菜中的草酸是客觀存在的,不論你怎麼燒法,如果你預先沒把草酸去掉,照樣會在吃菠菜時把草酸吃進人體內。草酸在消化道中也可能與其他食品中的鈣結合而使鈣不能被吸收。草酸也可能在消化吸收後進入血液系統,然後與血中的鈣結合,浪費了已被人體吸收的鈣。所以不必回避菠菜燒豆腐,正確的吃法是先將菠菜(包括含草酸多的竹筍、毛筍等)放在開水中燙1-2分鐘,讓草酸溶解在開水中,然後再將已除去草酸的菠菜撈起,隨你燒什麼,包括豆腐,都不會影響鈣的吸收了。
長期素食——營養不全
現在有些人被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膳食導致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嚇怕了,所以只吃素。如果是因為治病需要短時吃素那是可以的,但長期吃素,尤其是青少年吃素則有害無益的,因素植物蛋白在營養學上大多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缺少人體許多必需氨基酸,而雞、鴨、魚、肉、蛋和乳製品有更多的體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A、D等。 

吃維生素C片不等於吃水果
攝取大量水果和蔬菜後,血液中就含有很多植物性的化學物質,其中包括防癌物質和十來種氧化還原物質,維生素C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單純攝取維生素C,會把貯存在人體鐵蛋白中的無害的高價鐵轉化為具有催化作用的游離的低價鐵,並生成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還有可能促進心臟病、癌症的發生。所以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了水果蔬菜的營養價值。

這樣就把菜中70%的維生素、礦物質被丟棄了。正確的做法是將蔬菜與香乾、香茹、肉等一切剁碎、攪拌讓蔬菜的汁水滲到其他的餡中。此外,有的人吃豆芽時吃芽不吃上面的豆,其實豆中的維生素C比芽要多3倍。
貯存太久——破壞維生素
有的人一次買了較多蔬菜,每天只吃一部分,其結果是不但吃口不好,維生素C也逐漸喪失破壞。蔬菜都含有硝酸鹽,在空氣中它會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了攜氧能力而使人指甲、口唇,甚至全身出現青紫、氣急等症狀。蔬菜含水分多,極易生長黴菌,並會產生多種黴菌毒素,不但附在表面,還可滲入到深部,即使是加熱也不能破壞這些毒素,所以蔬菜要儘量吃新鮮的。
冷藏不當——黃瓜不能低於10℃
低溫可以延緩蔬菜出現腐敗變質,但決不是溫度越低越好。蔬菜基本上都不可冷凍保存,大多數的適宜保存溫度是3-10℃,而黃瓜不能低於10℃,如果放在4℃左右的冰箱裡冷藏,黃瓜顏色會變深,瓜體變軟,切開後可見到透明的膠狀液體,使黃瓜的清香味蕩然全無。
生吃蔬菜——要認清品種
可生吃的蔬菜是本身無毒且未受污染的。而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蔬菜都噴灑過家藥,且不只一種,雖然大家已習慣於先將蔬菜浸泡後再清洗,但這只能除去40%左右的農藥,而燒煮有進一步分解農藥的作用,生吃這種蔬菜會對人的健康造成損害,尤其是外層老葉,這些部位是更不能吃的。有的蔬菜本身含毒,必須經加熱燒煮後才能破壞其中的毒素,如刀豆、扁豆即屬此類。
燒煮時間太長——維C遇熱氧化
蔬菜中的維生素C遇熱易氧化分解,在急火快炒或加蓋短時間加熱時其損失量較少,如果燒10分鐘,維生素可以減少60%或更多。
燒菜隔頓吃——營養素遞減
有的人為了方便,一次燒一大碗,不但隔頓吃,還隔天吃,殊不知這樣做會使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大量破壞。經測定,炒好的青菜放15分鐘,維生素C減少20%,放30分鐘損失30%,放一小時降低50%。隔頓隔天的菜還易變質,吃了易發生食物中毒。所以最好現燒現吃,既衛生又有營養。
加油太多——素油=葷油
不少人怕吃肉,怕吃葷油,怕脂肪攝入太多,但在炒菜時動加了許多素油,否則感到口味不好。其實動物油和植物油一樣,每克油都產生9千卡熱量,所以不管是葷油還是素油,如果攝入太多都可引起肥胖或因熱量攝入過多而致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富貴病”,所以炒菜加油要適量,每人每天吃油25克,不超過30克。
不吃菜湯——等於丟棄維C
燒菜時,大約有30-70%維生素C會溶于湯裡,所以,不但要吃菜,還要連湯一起吃下去。
菠菜不去草酸——影響鈣攝入
大家都知道,菠菜含草酸多,豆腐含鈣多,若是菠菜與豆腐一起燒,就會產生人體不能吸收的草酸鈣,影響人體鈣的吸收。而菠菜是蔬菜中的佼佼者,不但含營養素多,且色澤鮮豔,所以不少人只得清炒菠菜與其他葷素食品一直燒。其實菠菜中的草酸是客觀存在的,不論你怎麼燒法,如果你預先沒把草酸去掉,照樣會在吃菠菜時把草酸吃進人體內。草酸在消化道中也可能與其他食品中的鈣結合而使鈣不能被吸收。草酸也可能在消化吸收後進入血液系統,然後與血中的鈣結合,浪費了已被人體吸收的鈣。所以不必回避菠菜燒豆腐,正確的吃法是先將菠菜(包括含草酸多的竹筍、毛筍等)放在開水中燙1-2分鐘,讓草酸溶解在開水中,然後再將已除去草酸的菠菜撈起,隨你燒什麼,包括豆腐,都不會影響鈣的吸收了。
長期素食——營養不全
現在有些人被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膳食導致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嚇怕了,所以只吃素。如果是因為治病需要短時吃素那是可以的,但長期吃素,尤其是青少年吃素則有害無益的,因素植物蛋白在營養學上大多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缺少人體許多必需氨基酸,而雞、鴨、魚、肉、蛋和乳製品有更多的體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A、D等。 

吃維生素C片不等於吃水果
攝取大量水果和蔬菜後,血液中就含有很多植物性的化學物質,其中包括防癌物質和十來種氧化還原物質,維生素C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單純攝取維生素C,會把貯存在人體鐵蛋白中的無害的高價鐵轉化為具有催化作用的游離的低價鐵,並生成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還有可能促進心臟病、癌症的發生。所以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了水果蔬菜的營養價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