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氣管炎高發,吃什麼中藥好?

秋季是肺、 脾、 腎虛弱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尤其是支氣管炎、 哮喘病患者好發病季節,  故該適當多 進點利肺、 補脾腎、 益氣血的食品;健康者也須靠增加營養食品來補充盛夏酷暑期消耗的體力。 這就是通常稱作的“平補” 。 下面舉幾例平補方供讀者朋友參照。  

秋天易患各種氣管炎

溫燥襲肺型氣管炎

特點:發熱、 咳嗽、 痰稠而黃、 舌黃、 口 幹、 氣粗、 咽痛、 尿黃便幹。

養生方法:素體燥熱的“老慢支” 患者就應少吃辛辣香燥之品,  多用桑葉3克、 黃芩3 克、 桔梗3 克、 麥冬5 克、 金銀花3 克、 甘草3 克泡水喝。  

涼燥傷肺型氣管炎

有慢性氣管炎的人,

Advertisiment
 秋天傷風受寒,  引 起氣管炎。

特點:發熱咳嗽、 口 幹、 少痰、 惡寒、 乾咳。

養生方法:解表潤肺。 可用 蘇葉5 克、 麥冬5 克、 桔梗5 克、 川 貝 母5克、 甘草3 克泡水飲,  不行請就醫。  

藥物方面:可用麥冬5 克、 百合5 克、 桔梗5 克、 陳皮3 克、 甘草3克泡水服。 也可服清肺化痰丸、 竹瀝水、 蛇膽川 貝之類以養陰生津,  清肺化痰。  

秋季的中藥調養重在解決秋燥導致的一系列現象或疾病。 因此, 中藥調養的總原則應以清潤為主。  

中藥調養的三個原則

1、清燥益氣生津

秋天陽氣漸衰,  陰氣漸盛,  氣候乾燥,  多風多塵,  秋燥易傷津耗氣,  藥物調養應重在清燥益氣生津。 如選用桑葉、 桑白皮、 蘇葉、 太子參、 西洋參等藥物進行配方調治。  

2、滋陰潤肺濡腸

肺為嬌髒,  與秋令燥氣相通,

Advertisiment
 容易感受秋燥之邪。 初秋多溫燥, 深秋多涼燥。  

秋令宜選用具有滋陰潤肺濡腸的藥物進行配方調治。 如百合、 枇杷、 蜂蜜、 沙參、 麥冬、 胡麻仁、 阿膠、 玉竹、 生地、 玄參、白芍、 瓜蔞仁、 天花粉、 甘草等。 肺燥腸秘,  肺氣不降則咳嗽、 氣喘, 應配合潤燥化痰止咳的中藥,  如杏仁、 枇杷葉、 紫菀、 款冬花、 半夏、瓜蔞皮、 陳皮、 浙貝 母、 川 貝 母、 白芥子、 萊菔子、 蘇子等。  

3、兼顧健脾補腎

中醫認為,  肺在五行中屬金。 根據五行相生的理論,  脾(土) 生金, 肺(金) 生水(腎) 。 因此,  秋季在調理肺臟功能的同時要兼顧脾腎兩髒。 健脾益肺的有黃芪、 黨參、 人參、 白術、 蓮子、 大棗等; 補腎納氣、斂肺平喘的有核桃、 白果等。 在秋季還可通過有選擇性的應用這類中藥進行適當配伍做成中藥調養便方、 藥膳食用。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