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腹瀉有哪些突出症狀?

目前, 正值嬰幼兒秋季腹瀉流行季節, 家長需要密切關注。 秋季腹瀉又稱病毒性腸炎, 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 多發於8-11月, 冬季更多見, 在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中多發, 一旦發生要及時上醫院診治。 秋季腹瀉有哪些突出症狀?

1、起病急, 常伴有上感症狀, 如體溫發燒、流鼻涕、咳嗽、鼻塞等。

2、大便次數增多, 每日10次左右, 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樣黃色或黃綠色大便, 帶少許粘液, 無腥臭味。

3、多數患兒病初精神不好、厭食、吃進的食物吐出來, 重者出現脫水症狀, 如口渴明顯, 尿量減少, 煩躁不安。

嬰幼兒之所以易患秋季腹瀉,

Advertisiment
是因為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 機體防禦功能較差。 氣候突變時, 易引起輪狀病毒侵襲, 導致秋季腹瀉。

如何防治秋季腹瀉?

1、注意氣候變化, 天熱應經常喂水, 避免過熱和受涼, 腹部注意保溫。

2、注意飲食營養, 提倡母乳餵養, 斷奶後, 添加輔食要採取逐漸過渡的方式。 多吃山藥, 可將新鮮山藥磨粉作為粥的配料, 或直接煮成糊吃。

3、經常按摩肚臍。 每天一次按摩肚臍, 可增加嬰幼兒抵抗力, 大拇指按住寶寶的肚臍順時針輕柔2分鐘, 再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肚子3分鐘。

4、增強防病意識。 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 飯前便後勤洗手。 做好奶瓶、餐具消毒。 為了預防呼吸道傳染, 儘量不去人群擁擠的地方。 千萬不要擅用抗生素, 這會破壞腸道的有益菌群。

Advertisiment

一旦患上秋季腹瀉, 要及時就醫, 治療同時, 也可配合飲食療法。 首先停食不易消化和含脂肪類的食物;嚴重者應暫時禁食, 待吐瀉好轉後, 逐漸恢復飲食。

家長別拿小兒腹瀉不當病

專家介紹, 容易發生秋冬季腹瀉的孩子, 年齡多在3歲以內, 2歲以下尤為多見。 主要由輪狀病毒引起, 可通過呼吸道及消化道傳播。 孩子接觸被污染的手和玩具等也可感染。

家長或看護人不注意清潔衛生、小兒飯前便後常未洗手消毒、小兒餐飲具清潔消毒不到位、與他人共用餐具、小兒常與其他易患腹瀉的孩子密切接觸等這些都可能成為幼兒出現腹瀉的誘因, 主要與嬰幼兒的不良衛生習慣有關。

專家建議, 預防小兒輪狀病毒腹瀉,

Advertisiment
家長和托幼機構老師特別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 3歲以內嬰幼兒的奶瓶及餐飲用具要專人專用, 每日煮沸消毒;家長不要嚼飯喂孩子吃;不要把嬰幼兒食品放置太長時間, 最好做一頓吃一頓。 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可于每年7~10月左右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儘管輪狀病毒腹瀉是自限性疾病, 通常4~7天可以自愈。 但若不及時送醫,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護理小兒, 或將小兒腹瀉當成感冒或消化不良等疾病對待, 就會延誤病情。 ”專家特別提醒, 家長及看護人若發現小兒大便像水或蛋花湯一樣, 沒有特殊的腥臭味, 一天七八次甚至十多次, 應及時送其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