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腹瀉的5大症狀挨個兒看!

由於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和循環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不能及時調節體內和體外溫度的突然變化, 因此很容易患病, 常見的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 手足口病, 腹瀉, 支氣管炎和哮喘等。

一、秋季腹瀉只有在秋季才會得嗎?

輪狀病毒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 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因此被稱為“秋季腹瀉”。

二、秋季腹瀉是如何被感染的?

秋季腹瀉的感染途徑多為以下兩種:

1、糞口傳播:

(1)大量病毒顆粒糞便中排出;

(2)病毒不易失活;

(3)受污染的物體保持感染性數天;

Advertisiment

(4)糞便排毒可在症狀出現之前並持續到症狀消失之後(大約20天)。

2、空氣傳播:飛沫。

由於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和循環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不能及時調節體內和體外溫度的突然變化, 因此很容易患病, 常見的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 手足口病, 腹瀉, 支氣管炎和哮喘等。

三、秋季腹瀉發病時有什麼症狀?

1、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上有三大特徵, 即發燒、嘔吐、腹瀉, 症狀表現:起病急, 潛伏期為1~3天, 初期常伴有類似感冒的症狀, 如咳嗽、鼻塞、流涕, 半數患兒還會發熱(常見於病程初期), 開始體溫在38—40度之間。

2、大便的特點為“三多”:次數多、量多、水分多。 大便次數增多, 少則一天數次, 多則數十次, 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大便, 帶少許黏液, 無腥臭味。

Advertisiment

3、多數患兒會出現頻繁嘔吐, 突出胃內容物和奶汁, 嘔吐症狀多數發生在病程的初期, 一般不超過3天。

4、腹瀉可出現脫水症狀, 表現為:體重迅速減輕;尿量減少;前囟、眼窩凹陷;口幹、口渴, 皮膚彈性下降。

5、病程有自限性, 病程一般5~7天左右, 營養不良、佝僂病和體弱多病者, 腹瀉的時間可能更長。

四、得了秋季腹瀉, 該如何治療?

治療原則:繼續飲食、合理用藥、預防脫水、糾正脫水。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孩子儘快恢復體力, 而且不會因進食而加重腹瀉和嘔吐, 所以除重型及嘔吐比較嚴重的孩子外, 其他腹瀉孩子不要禁食, 但要調整飲食。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同病前餵養方法一樣, 也可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根據病情暫時選用脫脂奶粉、低乳糖配方奶粉或腹瀉奶粉;已添加輔食的孩子應暫停喂不易消化的和含脂肪類多的食物,

Advertisiment
特別是生冷的東西, 給予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 用藥方面:病毒感染使用抗菌素無效, 因此不能濫用抗菌素, 只有在大便常規檢查中證實有合併細菌混合感染時, 才可以在醫生的知道下使用抗菌素。 主張應用消化道黏膜保護劑, 比如蒙脫石散, 療程3~6天。 另外, 對兒童不主張用止瀉劑, 因為止瀉劑可影響毒素排出、促進毒素吸收。

由於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和循環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不能及時調節體內和體外溫度的突然變化, 因此很容易患病, 常見的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 手足口病, 腹瀉, 支氣管炎和哮喘等。

Advertisiment

五、該怎樣預防及護理?

1、最好以母乳餵養。 由於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 有助於增強嬰幼兒胃腸道的免疫能力, 母乳餵養的寶寶較少得秋季腹瀉, 即時得, 病情也會輕很多。

2、注意飲食衛生, 勤洗手、保持餐具、玩具等的清潔、開窗通風。 防止病從口入。

3、合理餵養, 循序漸進添加輔食, 切忌幾種輔食一起添加。

4、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 多吃新鮮蔬菜, 補充維生素, 改善胃腸功能。

5、加強體格鍛煉, 增強體質。

6、合理用藥:不要濫用廣譜抗生素, 以避免腸道正常菌群的失調。 口服腸道微生態調節劑, 防止腸道正常菌群失調。

7、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6個月~3歲的寶寶, 每年要接種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 以預防輪狀病毒性腸炎。 在每年7~9月份, 即秋季腹瀉流行季節來臨之前接種,

Advertisiment
每年一次。

六、預防疾病, 媽媽牢記:

勤洗手, 包括給寶寶和自己;

均衡營養, 適度運動, 提升免疫力;

為寶寶補充維生素和足夠的水分;

少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給寶寶注射相關的疫苗;

充足的睡眠, 多開窗通風, 勤曬被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