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蕭瑟, 總是讓人有“悲秋”的感覺, 因而保健專家建議秋季養生要從生活起居中的細節做起, 那麼秋季起居要怎麼調節呢?
(1)、“春捂秋凍, 不生雜病”是民間流傳的諺語。 它正符合了《內經》所提到的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 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 自“立秋”節氣後, 氣溫日趨下降, 晝夜溫差逐漸增大, 寒露過後, 北方冷空氣不斷入侵, 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 這時我們應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 加強禦寒鍛煉, 增強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 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如果到了深秋,
Advertisiment
(2)、秋季睡眠養生應分早秋、中秋、暮秋三個階段來調整作息時間。 初秋時節應本著避高溫的原則, 延續夏季時期夜臥早起的習慣, 以預防勞氣傷陰的後果, 按照晚睡順應陰氣, 早起順應陽氣的原則進行睡眠養生。 到了中秋和暮秋, 就應該本著避潮濕、避寒涼的原則, 採用早睡早起的方式, 順應自然界的變化, 早睡滋養陰氣, 早起順應陽氣。 而且人體的生理變化同自然界的變化一樣, 到了秋季由生長到收穫, 導致人們的勞動強度增加而產生困倦感,
Advertisiment
(3)、秋天天涼了也要保持居室經常通風, 當室內外溫度相差10℃時, 15分鐘即可將室內空氣交換一遍。 少在居室內吸煙, 以減少污染, 廚房最好安裝換氣扇, 庭院、室內可養些花草, 以調節空氣濕度。
(4)、秋天防靜電傷身 為了防止靜電的發生, 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室內要勤拖地、勤灑些水, 或用加濕器加濕;要勤洗澡、勤換衣服, 以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靜電荷。 發現頭髮無法梳理時, 將梳子浸入水中片刻,
Advertisiment
(5)、注意皮膚衛生 初秋來臨濕熱並重, 人們常常出汗過多, 保持皮膚清潔對護膚尤為重要。 但秋季老人洗澡不宜過多, 以免因皮膚乾燥而發生皮膚瘙癢症, 洗澡不要用鹼性肥皂。 同時, 表皮毛竅不僅是肺的屏障, 還與肺氣相表裡。 秋燥首先損傷皮毛, 使之晦澀難看。 女人在秋天裡多喝些適應的湯, 保持皮毛滋潤清潔, 如茶樹菇排骨湯能消脂, 清腸胃, 有瘦身作用;冬瓜陳皮老鴨湯能開胃健脾、潤顏;西瓜烏雞湯尤其能潤膚養顏, 可增進血液迴圈, 使肺的氣血通暢, 從而起到益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