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涼別亂捂!寶寶最怕冷的地方在這裡

秋天來了一天涼似一天, 都說春捂秋凍好, 那麼孩子該如何凍?如何保暖?哪些部位是寶寶最怕冷的地方?

秋涼別亂捂!

一到秋天稍微感覺到涼意時, 不少爸爸媽媽尤其是爺爺奶奶就會急著給孩子添加衣服, 生怕寶寶凍著了。 其實給寶寶穿過多的衣服不但會影響孩子體質的鍛煉, 且穿得太多反而會讓孩子更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 因為寶寶的體溫一般都比老年人和成年人高, 而且陽火旺盛, 活動量特別大。 穿得太多容易使寶寶一動就出大量的汗, 若不能及時給寶寶擦乾汗水、換上乾爽的衣服,

Advertisiment
很容易讓寶寶著涼生病。  

通常讓寶寶穿著和爸爸媽媽一樣多的衣服就已經足夠了, 甚至可以有意讓孩子略微少穿一點, 通過科學的“秋凍”, 讓寶寶有暴露于冷環境的機會, 在逐漸變冷的環境中經一定時間鍛煉, 促進身體物質代謝而增加產熱量, 從而有效提高機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 需要注意的是, 秋季氣溫逐漸降低, 已經給孩子穿上的衣服不宜隨便減少。  

這些部位需要捂!

腹部

肚子是脾胃之所, 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 一兩歲的孩子多肚腩大大, 褲子容易往下滑;而在爬行、父母抱、做遊戲等過程中, 孩子的上衣可能被撩上至胸腹部。 小肚子受涼易損傷寶寶脾胃功能, 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 所以要做好小肚子的保暖。

Advertisiment
 

小肚子保暖工作:天冷時給寶寶24小時戴上肚兜或穿保暖小背心、穿背帶褲等都是保持溫暖的好方法。 睡覺的時候如果怕寶寶容易蹬被子使肚子著涼, 媽媽不妨把寶寶放在睡袋裡, 這樣就可以防止寶寶踢被著涼。  

另外, 內衣是寶寶保暖必備的單品哦!柔軟的棉質內衣不僅具有較好的吸汗性和透氣性, 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 阻斷體熱流失, 使寶寶不易受涼生病。 同時, 柔軟的棉內衣不僅可以吸汗, 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 阻斷體內溫度的丟失。  

背部

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 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 “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 否則背部出汗多, 汗水變涼後容易因背部濕涼而患病。 不過, 背部保暖也不要過度,

Advertisiment
如果因為穿得太多而使背部出汗, 反而容易受風, 引起感冒。 所以, 根據寶寶背部冷熱決定穿衣是媽媽們需學會的穿衣法則。  

背部保暖工作:深秋或者冬天天給寶寶穿衣最好選擇一件保暖性好的羊毛毛衣, 一件棉質或羽絨馬甲。 穿著輕便保暖的裝束, 孩子活動的時候不會束手束腳, 一旦有體育活動身上熱了, 可以把外套脫掉。  

天冷的時候, 在寶寶進行運動之前, 給寶寶後背墊上一塊吸水性好的薄毛巾, 寶寶運動中產生的汗液, 都會吸收到毛巾中。 運動完畢後, 取出隔汗巾, 寶寶的衣服幹乾爽爽, 就不會受寒生病啦。  

足部

腳部是陰陽經絡交會之處, 皮膚神經末梢豐富, 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 要知道寶寶腳的表面脂肪很少,

Advertisiment
保溫能力很差, 做好寶寶雙腳的保暖工作, 才能更好地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雙腳保暖工作:很多家長還錯誤地認為寶寶的襪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 但是襪子厚但不吸汗, 很容易潮濕, 大量的水分會擠掉襪子纖維中的空氣, 由於少了空氣這種極好的隔熱體, 襪子潮濕時就會使寶寶的腳底發涼, 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在鞋子的選擇上, 鞋子大小要適合, 可以稍稍寬鬆一些, 質地最好是全棉的, 這樣穿起來柔軟舒服, 而且這樣鞋子裡能儲留較多的靜止空氣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肩膀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踢被子, 於是肩膀就變成最容易暴露在外的部位。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睡睡袋, 可以很好的保護肩膀、背、腹部;沒有睡袋也可以在孩子原本睡衣的基礎上加個小背心, 保暖效果也很好。  

手部

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 禦寒能力差, 如果手著涼, 極易導致全身供血不足, 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 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 潛伏在體內的致病菌便會乘機大量生長繁殖, 引發呼吸道感染。  

這些部位不要過於捂!

頭部

中醫經絡認為, 頭部為手足三陽經會聚之處, 因此中醫認為頭部為人體 "諸陽之會"。 半 歲到1歲左右的寶寶, 頭髮長得不是太多, 在室外頭部溫度很容易被冷風帶走, 以至於著涼生病。 所以, 外出時要為寶寶常備一頂小帽子, 保持頭部的溫度。但是不要過於捂,帽子不宜過厚。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幼兒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所以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所以,帽子應該選擇柔軟舒適,薄厚適宜,通風透氣的。 圍巾圍在寶寶的脖子上,可以防止寶寶體溫向外流失,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心胸

孩子穿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肺為華蓋”,肺就像兩片葉子,它正常撐展,才能發揮吐故納新的功能。 

專家介紹說,新生兒離開母體後,需要逐漸適應外界寒暖的變化,自己調節體溫,如果這時給孩子暖衣厚被,孩子要調節體溫就要出汗,而體液過多消耗,就不能適應寒冷刺激。所以要讓孩子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適應能力。 

如何辨別寶寶穿的衣服是多還是少呢?

專家指出,穿衣對於成人來說是以稍有涼意為好,而對於幼兒則不能照搬成人的做法,應以不打寒顫為宜。有兩個方法可以判斷寶寶穿衣是否適當,一是摸鼻尖,二是摸四肢,這兩個部位只要摸著不涼就行。 

國外的研究認為,小兒體重達到4000克左右,他們自身的體溫調節系統就會正常工作,他們身上會長出一層脂肪層來保護自身的體溫。因此,無論什麼季節,小兒穿衣只要稍多於成人就可以,如活動量大的小兒或較胖的小兒還可以比成人少穿一點。 

秋凍方法:循序漸進冷適應

專家指出,秋凍首先是讓孩子有暴露于冷環境的機會,包括不要穿得過於厚實、嚴密。中醫認為,小兒是陽氣偏旺之體,過暖會助長陽氣而消耗陰液。實際上,過早地讓孩子過度保暖,會導致孩子在身體出汗時不易覺察,反而容易誘發感冒。 

其次就是進行冷適應。從秋天開始,父母就要逐漸培養孩子的抗凍能力。少穿衣、多裸☆禁☆露,讓肌膚接觸空氣和陽光,久而久之就增添了秋凍的底氣。進入深秋 時,可以讓孩子養成用冷水洗手、洗臉及喝涼開水(以25攝氏度左右為宜)的習慣。由於秋天是一個逐漸降溫的過程,小孩一般都能適應,並且效果顯著。如能再 堅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體則更好。 

再次,在小兒耐寒鍛煉中,一定要把握漸進和適度兩個原則。小兒耐寒鍛煉應循序漸進,防止“凍而不動”,這就要求小兒要多進行戶外鍛煉,但要注意的是,運動鍛煉時不宜“動”得大汗淋漓,只要身體微熱即可,否則涼氣會通過表皮擴張入侵肌體。 

保持頭部的溫度。但是不要過於捂,帽子不宜過厚。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幼兒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所以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所以,帽子應該選擇柔軟舒適,薄厚適宜,通風透氣的。 圍巾圍在寶寶的脖子上,可以防止寶寶體溫向外流失,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心胸

孩子穿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肺為華蓋”,肺就像兩片葉子,它正常撐展,才能發揮吐故納新的功能。 

專家介紹說,新生兒離開母體後,需要逐漸適應外界寒暖的變化,自己調節體溫,如果這時給孩子暖衣厚被,孩子要調節體溫就要出汗,而體液過多消耗,就不能適應寒冷刺激。所以要讓孩子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適應能力。 

如何辨別寶寶穿的衣服是多還是少呢?

專家指出,穿衣對於成人來說是以稍有涼意為好,而對於幼兒則不能照搬成人的做法,應以不打寒顫為宜。有兩個方法可以判斷寶寶穿衣是否適當,一是摸鼻尖,二是摸四肢,這兩個部位只要摸著不涼就行。 

國外的研究認為,小兒體重達到4000克左右,他們自身的體溫調節系統就會正常工作,他們身上會長出一層脂肪層來保護自身的體溫。因此,無論什麼季節,小兒穿衣只要稍多於成人就可以,如活動量大的小兒或較胖的小兒還可以比成人少穿一點。 

秋凍方法:循序漸進冷適應

專家指出,秋凍首先是讓孩子有暴露于冷環境的機會,包括不要穿得過於厚實、嚴密。中醫認為,小兒是陽氣偏旺之體,過暖會助長陽氣而消耗陰液。實際上,過早地讓孩子過度保暖,會導致孩子在身體出汗時不易覺察,反而容易誘發感冒。 

其次就是進行冷適應。從秋天開始,父母就要逐漸培養孩子的抗凍能力。少穿衣、多裸☆禁☆露,讓肌膚接觸空氣和陽光,久而久之就增添了秋凍的底氣。進入深秋 時,可以讓孩子養成用冷水洗手、洗臉及喝涼開水(以25攝氏度左右為宜)的習慣。由於秋天是一個逐漸降溫的過程,小孩一般都能適應,並且效果顯著。如能再 堅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體則更好。 

再次,在小兒耐寒鍛煉中,一定要把握漸進和適度兩個原則。小兒耐寒鍛煉應循序漸進,防止“凍而不動”,這就要求小兒要多進行戶外鍛煉,但要注意的是,運動鍛煉時不宜“動”得大汗淋漓,只要身體微熱即可,否則涼氣會通過表皮擴張入侵肌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