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看待寶寶的耳垢 ​給寶寶洗耳朵的步驟

每年出生的嬰兒中, 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 而他們父母的聽覺有90%是正常的, 有許多孩子直到2歲左右才能發現問題。 所以, 早期聽力篩查十分必要。

聽力正常的標準

0—3個月:會被高音量的喧鬧聲或喇叭聲、雷聲驚醒, 甚至哭泣;聽到媽媽的聲音露出愉悅的表情, 媽媽說話的時候, 會轉頭看著媽媽。

3—6個月:聽到很響的聲音會尋找來源, 能聽懂自己的名字。 喜歡自己呀呀學語, 咯咯的笑, 或是發出長而尖的叫聲, 吹氣或咂舌, 而且能夠重複發出類似“嗒嗒”的音。

6—12個月:家人叫他的名字會有反應;盯著看別人給他講的物體或者圖畫;能夠聽懂一些常用的詞,

Advertisiment
比如奶瓶;還會用身體表現一些基本用語, 如再見, 謝謝等;聽到音樂時, 會跟著音樂擺動, 甚至咿咿呀呀地跟著一起唱。 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 如:爸爸, 媽媽等。

科學看待寶寶的耳垢

一些家長將耳垢與鼻涕、眼屎“一視同仁”地看成廢物, 其實這是不對的, 因為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 耳垢遇到空氣乾燥後變為薄片狀, 或粘稠的油脂狀, 在外耳道“值勤”, 既可以阻擋灰塵與小飛蟲的入侵, 又能緩衝雜訊, 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 還可抑制細菌的滋生和繁殖, 可稱為鼓膜與外耳道的“護花使者”。

另外, 孩子的外耳道皮膚不同于成人, 比較嬌嫩, 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 皮下組織少,

Advertisiment
血液迴圈差。 如果隨意動用工具掏挖, 如牙籤、火柴杆、耳勺甚至髮卡, 容易引起損傷、感染, 誘發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 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 影響張口和咀嚼。

當然, 如果耳垢分泌過多, 並形成了黃褐色的油狀物, 或在耳朵裡堵塞變硬, 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聽力下降時, 就需要處理了。 但應該向醫生求助, 不可自己盲目掏挖。

耳道進入異物的應急處理

如果是食物, 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 一旦塞進耳朵容易刺破耳膜, 引起永久性的損傷。 此時, 應讓孩子將腦袋傾斜, 促使異物依靠重力掉出來。 如果不行, 就要馬上帶孩子上醫院。

如果昆蟲飛進或者爬進了孩子的耳朵, 有三個辦法:一個是大人用手將孩子的耳輪向後上方提起,

Advertisiment
將耳道拉直, 頭歪向進蟲的一側, 使耳內的異物滑出;二是用手電筒往耳朵裡照射, 昆蟲多會朝著燈光飛來;三是往孩子的耳朵裡滴幾滴嬰兒潤膚油, 讓昆蟲隨著油流出來。

給寶寶洗乾淨耳朵的8個步驟

1、先在一個小皂盒裡, 把嬰兒皂搓出泡沫來。

2、先洗寶寶的耳後和耳廓部位。 讓小寶寶躺臥在大床上, 媽媽跪坐在寶寶頭的一旁, 或讓寶寶躺在嬰兒床裡, 媽媽坐在嬰兒床的一邊。

3、然後, 媽媽把一隻手掌輕輕地放在寶寶的一側臉頰上, 使寶寶的臉朝向一邊。

4、媽媽另一隻手的手指蘸取一點皂液, 用手指像按摩一樣輕輕地揉搓耳後和耳廓部位, 把污垢充分揉開。

5、再用已準備好的擰乾紗布擦拭, 直到擦乾淨為止。

6、耳朵入口處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條輕輕擦拭。

Advertisiment

7、清洗時要小心, 千萬別讓水灌進寶寶的外耳道, 以免中耳發炎。

8、實在不會或不敢為寶寶清潔, 也可以找專業的游泳館解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