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胎教法之光照胎教法和音樂胎教法

光照胎教

“光照胎教”是指每天臨睡前, 准媽媽或准爸爸先用手摸到胎兒頭部, 然後用4節1號電池的手電筒微光貼住腹壁一閃一滅地對著照射, 每次約5分鐘, 照射兩三次即可。 據稱該方法能促進寶寶視覺功能的正常發育。

科學解釋:

寶寶出生時視網膜視錐細胞尚未發育完全, 直到出生後4個月時, 視網膜上負責精確視力的那塊關鍵區域――黃斑才發育成熟。

在母親肚子裡只是完成眼睛生理結構的發育, 胎兒和新生兒都害怕強光刺激, 而且孕婦並不瞭解腹中胎兒是蘇醒還是睡眠, 如果強行進行光照刺激,

Advertisiment
反而可能影響胎兒睡眠品質和生長發育。 手電筒光線中的紅光屬於長波光線, 還可能對胎兒的眼部造成損害。

正確的做法:

懷孕6個月以後, 可以每天用手電筒(4節1號電池的手電筒)緊貼孕婦腹壁照射胎頭部位, 每次持續5分鐘左右。 結束時, 可以反復關閉、開啟手電筒數次。

胎教實施中, 孕婦應注意把自身的感受詳細地記錄下來, 如胎動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 是大動還是小動, 是肢體動還是軀體動。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記錄, 孕婦可以總結一下胎兒對刺激是否建立起特定的反應或規律。

不要在胎兒睡眠時施行胎教, 這樣會影響胎兒正常的生理週期, 必須在有胎動的時候進行胎教。 光照時可以配合對話,

Advertisiment
綜合的良性刺激可能對胎兒更有益。

音樂胎教

“音樂胎教”也是胎教怪招?音樂胎教是眾所周知的胎教方法, 在調節孕婦情緒方面, 效果最為明顯。

但是很多准媽媽使用的是簡單的外放式音響, 甚至用電視、電腦播放, 音量開得很大, 而且聽音樂的時間也過長, 這些方式被證明是不科學的。

科學解釋:

外放式音響播放的聲音經過媽媽的肚皮, 穿過子宮裡的羊水到達胎兒時, 會衰減失真, 胎兒聽不到清晰的聲音, 對於胎兒來說無異於噪音, 會讓胎兒感到煩躁不安。

因此准媽媽在進行音樂胎教時, 要選擇科學有效的胎教設備, 不僅要給胎兒營造一種均勻穩定的聲場, 避免聲音在空氣中的失真和衰減, 保證胎兒聽到的聲音清晰,

Advertisiment
同時要保證胎教聽到的聲音是安全的。

懷孕期間, 胎兒的聽覺系統相對比較脆弱, 過大的聲音以及過高的音訊會對胎兒的聽力造成損傷。

正確的做法:

現有的研究結果認為, 給胎兒聽到音樂強度最好不要超過60分貝, 頻率不要超過2000Hz。

哼歌諧振法孕婦每天哼唱幾首歌, 最好是抒情音樂, 也可以是搖籃曲。 唱時應心情愉快, 富於感情, 通過歌聲的和諧振動, 使你的小寶寶有一種“世界是美好的”感覺, 能獲得感情、感覺上的滿足。

音樂薰陶法母親在每天多次的音樂欣賞中, 會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 如同進入美妙無比的境界, 而這種感受可通過孕婦的神經體液傳導給胎兒。

器物灌輸法將耳機放在孕婦腹部, 播放胎兒喜愛的樂曲,

Advertisiment
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每次不要讓胎兒聽得過於疲乏。

母教子“唱”法胎兒雖有聽覺, 但畢竟不能唱, 孕婦可以想像自己腹中的小寶寶會唱。 你可以從音符開始, 然後教一些簡單的樂譜, 通過反復教唱, 使胎兒產生記憶印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