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預防小兒膿包病

小兒膿皰病是由葡萄球菌、鏈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引起的小兒細菌性☆禁☆感染。 因外傷、搔抓、分泌物(口水、鼻涕)浸漬、機體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差及小兒皮膚薄嫩等引起。 在夏秋季高溫濕度大的情況下, 極易發病。

瞭解, 接觸性傳染性膿皰病簡稱膿皰病, 百姓稱它“黃水瘡”, 實在叫得很真切。 黃水瘡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感染所致。 初期皮損散在呈紅斑或小皰狀, 繼成膿皰流出黃水(膿汁)再結成琥珀樣淺痂。 因有癢感又易用手抓破, 隨即造成傳染, 傳染性極強。 由於嬰幼兒流口水、流涕浸漬鼻口周部位,

Advertisiment
這些部位常為始發病處。 因用手抓破,黃水可傳至手部並向全身蔓延。 每期膿皰疹約經一周左右痊癒, 愈後不留疤痕。 但因這種病傳染性極強, 如不認真治療每每是一處痊癒一處又起,拖延許久。 嬰幼兒易感此病, 又不留疤痕, 因此人們見它並不慌張, 常常不能引起父母的重視。

另一種膿皰疹叫大皰型膿皰瘡, 是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可繼發於外傷、蚊咬、蟲咬、痱子等。 兒童患病率較高, 面部、四肢、軀幹均可見皮疹,初期皮損為散在性大皰, 壁薄的透明水泡很快出現膿液, 膿液積于膿皰下方, 且結痂後邊緣膿液仍向周邊擴大, 呈球狀, 周邊略紅。

還有鱗屑性膿皰疹、深膿皰等細菌性皮膚感染等等, 這些病表面看是皮膚的小瘡小病,

Advertisiment
不治拖一段時間也“好”了, 很不受家長的重視,但請不要小看這些種類繁多的膿皰病。 每年夏末秋初, 病房中常常是急性腎小球腎炎患兒劇增, 門診也常見一些較輕的急性腎小球腎炎患兒。 這些患兒有一個共同的病史, 即在近日有過膿皰病病史, 有的甚至臉上及四肢還帶著許多膿皰疹及結痂。 不論從臨床病例還是國內外資料都證實了這一點:膿疾病對小兒的最大威脅, 不僅限於皮膚感染, 它還能引起急性腎小球腎炎。 家長都明白, 腎炎很難治癒, 且對患兒身心發展影響很大。

膿皰病患兒應與健康兒隔離, 尤其托幼機構及學校等集體兒童機構一定要做好隔離, 以防相互傳染。 患兒以局部治療為主,

Advertisiment
先用呋喃西林溶液、硼酸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5%。 馬齒莧溶液清洗皮疹及其結痂, 再塗西藥青(紅黴素軟青、金黴素軟骨、四環素軟青、雷夫奴爾氧化鋅軟青等均可)及中藥青〔芙蓉青:)。 如皮疹多, 膿瘡深等可口服抗生素, 如紅黴素、先鋒VI號或肌注青黴素等。

總之,專家提醒, 預防和治療用藥都較簡單, 藥品亦易得, 希望年輕的父母們不要小看膿皰病, 重視並積極防治膿瘡皰病, 從而預防急性腎小球腎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