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飲食改善產婦生理病症

婦女在產褥期內, 由於特殊的生理特點, 常常會出現一些與生理特點相關的病症, 而這些病症通過科學飲食會有不錯改善。

1、產後出血

分娩後24小時之內, 陰☆禁☆道出血達400毫升以上, 即為產後出血。 分娩24小時以後, 在產褥期的任何時候發生, 為晚期產後出血。 中醫認為主要由於氣虛血脫所致。

飲食須知:宜多吃補益氣血的食物, 如烏雞、豬肉、羊肉、魚、雞蛋、人參、紅棗、花生等。

2、產後身痛

婦女在產褥期, 出現肢體、關節、腰、足跟酸楚、麻木、疼痛, 以“產後關節痛”或渾身酸痛為主。 一般由外感風寒或氣血虛弱而致。

飲食須知:宜多吃補益氣血的食物。

Advertisiment

3、產後發熱

產後24小時至10天內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 有一次體溫達到或超過38。 C者;或是產褥期間, 產婦出現發熱持續不退或突然高燒寒戰, 還伴有一些症狀, 稱產後發熱。

飲食須知:宜吃清淡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及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蔬菜、瓜果, 選擇有清熱、生津、養陰作用的食品。

4、產後缺乳

產婦在產後2—10天內沒有乳汁分泌和分泌乳量過少, 或者在產褥期、哺乳期內乳汁正行之際, 乳汁分泌減少或全無, 不夠喂哺嬰兒。

飲食須知:多選擇一些有通乳功效的食物, 如木瓜、豬蹄、鯉魚、鯽魚、黃花菜、芝麻等。

5、產後便秘

婦女產後大便乾澀不暢, 或數日不解, 便幹疼痛, 難以解出即是便秘。 多是臥床過多,

Advertisiment
身體虛弱, 產後腸道蠕動減弱造成的。

飲食須知:多吃含有粗纖維的蔬菜、水果以及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

6、產後水腫

婦女在產褥期內出現下肢或面部浮腫, 多由脾胃虛弱、營養缺乏所致。

飲食須知:多注意膳食中各種營養的補充, 選擇具滋補養生、健脾胃功效的食物。

相關用戶問答